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9月21日
第C08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博爾傑的《澳門大廟(媽祖閣)正殿前》

澳門大廟(媽祖閣)正殿前(7×29cm,澳門藝術博物館藏,編號A-PP1998-000141) 博爾傑

媽祖閣正殿前今貌 (薛啟善攝於二○二一年九月)

博爾傑的《澳門大廟(媽祖閣)正殿前》

出生於法國中部伊索頓(Issoudun)一商人家庭的奧古斯特 · 博爾傑(Auguste Borget,1808-1877)放棄成為銀行從業員的機會而於一八二九年進入巴黎讓 · 安托尼 · 泰奧多爾 · 居丹(Jean Antoine Théodore Gudin,1802-1880)畫室學藝。同時,緣於同鄉聚爾瑪 · 卡羅(Zulma Carraud)的關係而結識奧諾雷 · 德 · 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並且在卡西尼路(Rue Cassini)的房子成為室友。一八三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二十八歲的博爾傑在勒阿弗港(Le Havre)登上一艘去美國的帆船,與出身於諾曼第批發商家庭的吉榮(Guillon)一起旅行,並於十二月初抵達紐約。之後,博爾傑自北美洲至南美洲,於一八三七年四月四日離開智利,向中國進發。

一八三八年八月,博爾傑沿着南中國海岸和香港島旅行,從八月底到十月二十日停留於廣州,十月底到一八三九年五月居停於澳門。①之後經菲律賓和新加坡抵達印度,一八四○年八月返到法國,為其長達四年的環球之旅劃上句號!他於一八四二年在巴黎出版《中國與中國人》(La Chine et les Chinois),並獲得極大的反響。這本獻給法國國王路易 · 菲利普一世的畫冊中有三十二幀雙色石版印刷的版畫,由尤金 · 西施尼(Eugène Cicéri)根據博爾傑的原稿製版,當中包括數幀有關澳門的作品。澳門藝術博物館藏有其《澳門大廟(媽祖閣)正殿前》(Vue Intérieure du Grand Temple a Macao)的設色版本。

此畫表現的是媽祖殿內自東側向西望的景致。帶圓形窗和木製窗門的“萬派朝宗”前壁在畫作的左側,窗外是逶迤的灣仔群山和內港帆影;石柱和“萬民傘”在右方。敞開的西門“正覺禪林”外,山門旁有兩人閒話,另外三人則倚着石製欄河,極目海上風光;而他們的頭頂上,是枝幹伸展且綠意盎然的大樹。其實,現實中的媽祖殿西門上方瓦筒數目是十九坑,但《澳門大廟(媽祖閣)正殿前》的是二十九坑,就算百多年來有修繕,也不可能令前壁與大殿改變距離。很明顯,作者和鑴刻版畫者有意識地擴闊媽祖殿的天井,使之境界開闊,藉以提升其視覺的感染力。此外,也減去了“萬民傘”前後的兩條柱。

饒有趣味的是,在西門與前壁交接處,五位中國人正圍擁着一位頭戴禮帽且正在對景寫生的外國人,一位中國少年更彎下腰來,以背支撐着他的速寫本,飾演着“人肉畫架”的角色。為何是媽閣廟?

寓居澳門的博爾傑活躍於西方人社群之中,更與已居澳十三年的英國畫家喬治 · 錢納利有密切的往還,後者“興趣勃勃地與他談論藝術。他們互換畫作,錢納利還畫了一幅素描,描繪波塞爾在閱覽一本寫生簿(從速記得知),地點可能就是錢氏的畫室。”②錢納利的畫室自一八三六年到離世一直在鵝眉街八號,③它位於風順堂附近。由此街下去,直通下環而達媽閣廟。博爾傑繪畫媽祖閣的興趣來自錢納利的啟發?迄今未見可以佐證的文獻,而他自澳門寄回法國的信函中有云:“不論是濃蔭蔽日的上午,還是樹木、石塊和藍色的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發光的下午,或赤日炎炎必須躲到陰涼處才能作畫的中午,我幾乎天天來到這塊名叫‘媽閣廟’的地方。”其所關注的,是中國與中國人!

現存博爾傑有關媽閣廟的作品中,有時出現外國人的身影。那麼,《澳門大廟(媽祖閣)正殿前》中的外國人是誰?

文獻表明,博爾傑於一八三八年十一月五日在羅拔 · 英格里斯(Robert Inglis)的家見到錢納利印度時期的學生威廉 · 普林西普,④且於翌日畫下《澳門大廟(媽閣廟)門口》⑤。他們曾一起在媽閣廟寫生嗎?對,而且“各自獲得了好的速寫”。⑥此外,博爾傑與友人杜倫(Durran)也去過媽祖閣,並購下廟中一幅以《白蛇傳》為表現內容的中國畫。石版畫中的外國人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博爾傑有如下一段文字:到廟裏來的人都對我滿懷仁慈,他們的舉止既不妨礙我的視線,也不妨礙我作畫的雙臂,有一位甚至以自己的身背讓我作畫架,這使圍觀的人十分開心。⑦

畫中的外國人就是博爾傑!也就是畫家在繪畫的過程中,將自己畫進畫來,將在澳門的生活體驗深深地投射於自己的畫作之中。這與德國著名畫家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所認為的“美術家不僅應當描繪眼前所見之物,而且應描繪心中所見之物”有異曲同工之妙!

晚年的博爾傑隱居在離伊索頓不遠和度過中學生涯的布爾日(Bourges),不停地整理他從中國帶回的寫生稿,並且將之演化為水彩或油畫,以及從事慈善事業。筆者二○一七年曾為追尋其足印,攜妻兒訪其與巴爾扎克在巴黎天文台(L' Observatorie)附近的留宿處。儘管因為動車班次的關係無法前去伊索頓,但在布爾日,我到訪了他於伊吉利路(Rue de L'Equerre)離世時的居所和走過的主教堂的前地。可惜的是,當走進他故居附近的舊書店,問起有關他的出版物時,店員卻是一臉茫然!

陳繼春

註:

①洛伊克 · 斯塔弗里德(Loïc Stravrides)《環球世界之旅》,載【法】奧古斯特 · 博爾熱著、錢林森、張群、劉陽譯《奧古斯特 · 博爾熱的廣州散記》,頁197,上海書店出版社,上海,2006年。

②博爾傑又譯為“波塞爾”。彭傑福《從平凡事物中發掘詩意:閱讀錢納利的速記》,載《東方印象:錢納利繪畫展》,頁30,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2005年。

③P.Manuel Teixeira,“George Chinnery:No seu Bicentenário do seu Nacimento,1774-1852”,Imprensa Nacinal,Macau,1974,P,82.

④博爾傑於一八四○年一月抵達加爾各答,並與威廉 · 普林西普相遇和一起寫生。參看①《奧古斯特 · 博爾熱的廣州散記》,頁200。

⑤【法】博爾傑《澳門大廟(媽閣廟)門口》,21.4×17.8厘米,圖載《浮光掠影:博爾傑南中國沿海繪畫特集》,頁104,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澳門,2016年。

⑥CF.India office Library and Record,London,Memory of William Princep,MSS Eur.D.1160,v.3,111.Barbara Staniszewska,“Auguste borget:From Issoudun to Macao”,Note 459,in“China's Last Empire:The Art and Culture 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The Lowe Art museum,University of Miami,NuPress of Miami,Inc.2014,p,288.

⑦【法】博爾傑《中國與中國人》,頁51,澳門文化司署,澳門,1990年。

豫遊之道——藝博館館藏展

展期:二○二○年十月十七日至

二○二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逢周一休館)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三樓專題展廳

2021-09-21 陳繼春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5393.html 1 博爾傑的《澳門大廟(媽祖閣)正殿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