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之功
大洋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這麼豐碩的成就,能夠扎實地展示更加美好的未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化之功。
日前,李玉平同學傳來一篇她回憶其啟蒙老師鄢慶樞的文章,讀後感慨萬千。玉平老家葉洋村,地處偏僻,山高路陡。新中國成立時,村裡還沒有學校。村民們意識到要改變山村面貌,就得讓孩子學文化、受教育。他們自籌資金辦初小。其時鄰村的退伍軍人鄢慶樞剛返鄉,他具有大學學歷,在國民黨軍隊裡當過中校軍需官,後起義加入解放軍。村民慕他廣聞多見,學識淵博,遂登門求賢,懇切希望他能為葉洋的小孩開蒙啟智。
鄢慶樞欣然應邀,迅速就位,很快葉洋村家家戶戶的孩子都上了學。學校其實只是簡陋的祠堂,鄢老師既是校長,又是唯一的老師。他在這裡分別給四個年級、三十名左右的孩子穿梭授課。他不但傳授基礎文化知識,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還灌輸積極向上、奮鬥進取的思想。 與此同時,鄢慶樞還開辦夜校,給村裡的青壯年人上文化課,讓他們摘掉文盲的帽子。就這麼年復一年,鄢慶樞不辭辛苦,日以繼夜地教書育人,潤物無聲。他的言傳身教,使得葉洋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有機會讀書受教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提升了思想境界。李玉平就是葉洋首位大學生,還是外語學院的院長、教授呢!
鄢慶樞的精神影響已經跨越了幾代人。現在葉洋人口五百餘人,大中專學歷以上的多達一百五十多人,還有七名博士,在永泰全縣都算首屈一指。鄢慶樞雖然離世三十八年了,學生們仍在感恩他,村民們仍在懷念他。
從大洋的村寨文化、祠堂興學,從大洋人的尊師重教,我們找到了大洋興盛發達的源頭。
石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