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革新的全球參考
二○一九年十二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局(IBE-UNESCO)發佈了《未來素養與未來課程:課程革新的全球參考》文件,其目的旨在思考當前國際間素養研究的現況,定義了素養的內涵,闡述了素養為本課程的特徵,並提出一個可供全球各國課程革新的未來素養參考框架。
文中,IBE整理了近二十年包括二十一世紀學習夥伴、世界經濟論壇和紐約科學院等的商業和教育聯盟,芬蘭、澳洲、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以及經合組織、歐盟等的多邊機構有關素養的論述和倡議。接着,IBE指出了上述眾多的素養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礎,但同時存在若干重要挑戰,包括:素養與其構成要素之間的關係難以區分、缺乏共同語言和共同概念和共同起點、存在不同的分類方法、缺乏跨素養要素的互動、不同的分類法、標準和發展進程不明確、對課程結構缺乏共識、缺乏確保持續和全球所有權機制、存在不同技術建議的風險和實施的可行性、管理過度或缺乏追蹤,以及有限的全球政策影響平台等問題。為更好地解決這些議題,IBE認為需要針對未來素養和未來課程,提供更通用的、規範的技術建議,以適應各國不同的環境。
的確,以澳門為例。我們無法獨自“創造”出一套面向未來的,以素養為本的課程。而簡單的政策借用甚至照搬也會帶來水土不服的風險。於是,IBE這個框架似乎可以為澳門未來以素養為本的課程發展提供有用的參考。
IBE提出的“素養”,是一種“為實現個人、集體和全球利益,以有效地參與並在不同的二十一世紀環境中採取行動,從而能夠互動地調動和合乎道德地使用信息、數據、知識、技能、價值觀、態度和技術的發展性能力。”這個對素養的定義,承認了僅讓學習者獲得分散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等並不足夠。而至關重要的是,學習者可以有智慧能地、跨能力地將各要素建立聯繫、整合並以交互的方式應用它們,以應對不同情境需求甚至改變情境。這種素養認為學習者學習知識是必要的,但這並不足夠。最關鍵的是,他們如何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二十一世紀,尤其是工業4.0年代的迅速更迭和不可預測。重要的是學習者是否可以使用他們所學的知識來展示適應性、適應敏捷性和靈活性。簡而言之,未來的課程必須反映讓學習者為未知的未來做好準備的能力。
針對此一定義,IBE進一步提出素養為本課程應該體現出七個方面的特徵:基於情境、學習者中心、素養的應用、結果或影響、跨學科、課程的結構和順序、高度掌握學科內容。
顯然,上述IBE對素養定義和其特徵的描述具有相當強的指導性,我們可以據此作為構築澳門未來以素養為本課程的支點。而下期,本欄將進一步介紹素養為本的課程特徵,以及IBE提出未來素養的全球性參考框架,並討論澳門未來課程可循的發展路徑。
(課程發展下一個十年 · 八)
一 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