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現早治療
肺部結節並不可怕
最近有位朋友在醫院門診進行體檢,說數年前在外院曾發現“肺部結節”,他一直不當一回事,也一直沒有複查。此次,保健醫生通過篩查,發現他有肺部陰影的問題,通過進一步檢測,很快確診他爲早期肺癌。隨後轉胸外科完成手術,術程順利,術後無須放療化療,健康恢復良好,實屬萬幸!
這位病人在就診時沒有察覺到任何症狀。實際上,很少有早期肺癌患者會出現症狀的。這位幸運的患者,還是在他兒子的督促下,才來醫院體檢並發現嚴重問題。
隨着人們對自身健康的日益關注,不少人在做肺部體檢時,都會選擇電腦斷層掃描,也就是通常說的CT檢查,因為其準確性比普通X光胸片要高。如怕輻射較大,病人還可以選擇低劑量CT掃描篩查。這些手段的開展,導致頻頻出現的“肺部結節”、“磨玻璃影”等神秘字眼,令不少朋友產生困擾、擔憂。
肺部結節到底是什麽呢?
肺部小結節是指直徑小於3cm的局灶性、類圓形、影像學表現密度增高的陰影。有時,醫生還會將小於1cm的結節稱為肺小結節。另有一種比較常見的醫學術語叫“磨玻璃影”,是指一種密度輕度增高的雲霧狀的結節,像磨砂玻璃一樣。
其實,肺內很多疾病都會形成結節,良性的如炎症、結核、黴菌感染、亞段肺不張、出血、炎性肉芽腫等;惡性的如原發性肺癌、其他器官腫瘤轉移到肺部等。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肺結節或磨玻璃影並不能和肺癌劃等號的!
通常,市民體檢時(比如初次CT檢查)發現的肺部小結節,大多都是良性病變,特別是直徑小於0.5cm的微小結節;但有約30%的結節可能爲早期肺癌,且部分良性病變有惡化的可能。很多人見到CT報告上的“結節”和“磨玻璃影”就寢食難安,這沒有必要。
然而,另一方面也需注意到,肺癌,特別是周圍型肺癌,早期往往就是表現為肺小結節或磨玻璃影,所以發現肺結節也絕不可掉以輕心。部分患者就是發現肺部結節後不當一回事,結果發展成晚期肺癌,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哪些肺結節要提高警惕?
首先,結節的大小很關鍵,微小結節良性居多,較大的結節,特別是隨訪過程中逐漸增大的結節就需要高度警惕了。此外,結節有分葉的、有不規則毛刺的、部分實性而部分磨玻璃的都屬於高危結節,必須嚴密隨訪。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肺癌患者的生存極爲重要。那麼,肺惡性腫瘤在哪類人群中比較高發呢?
據專家共識,中國肺癌高危人群包括年齡大於四十歲,且具有以下任何一危險因素者:一、吸煙:尤其指吸煙≧二十包年(包年是指每天吸煙的包數乘以吸煙的年數,二十包年等於每天一包,抽了二十年),又或曾經吸煙達到此數量且戒煙時間少於十五年者。二、不良環境因素: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接觸石棉的梳棉工、織布工、耐火材料製造工等,還有接觸鈹、鈾、氡的化工廠員工、採礦行業以及皮革廠作業者等,及被動吸煙、吸入烹飪油煙和處於空氣污染的環境者。三、呼吸道慢性疾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瀰漫性肺纖維化、肺結核。四、不良疾病家族史:家屬中有人罹患肺癌或其他惡性腫瘤。
為了遠離肺癌,我們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戒煙或不吸煙、遠離二手煙、三手煙。不吸煙的朋友謹記“惹不起,躲得起”;遠離油煙,炒菜時記得打開抽油煙機,還可改變烹飪方法,多用蒸煮炖,減少高溫煎炸炒;注意營養均衡,堅持做運動,保持身心健康,避免負面心情籠罩。
發現肺部結節應怎麼辦?
此時,醫生會根據患者有沒有危險因素、結節的大小、性質等,給出處理意見。初次發現的肺部結節直徑大多很小,很難馬上對其良惡性作出判斷,這時即使全身PET-CT檢查也未必能查出,穿刺活檢有時也不一定能明確診斷。因此,對於肺小結節,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隨訪,複查胸部CT,動態了解結節變化情況。對危險程度較高的結節,往往需要三個月就複查,反之則可以半年或一年複查。如在隨訪中發現結節慢慢增大,或性質發生改變,比如磨玻璃影中出現實性成分,就需要當機立斷,採取積極的干預措施。需要提醒的是,複查最好在同一間醫院進行(儀器基本一樣),這樣前後的影像資料更有可比性,影像變化更有連貫性,能更準確地判斷肺小結節的變化。
對高危人群而言,常見篩查手段有胸部X光甚至是肺部CT檢查。醫生也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推薦胸部CT平掃爲低劑量CT掃描。此方法爲早期肺癌發現的利器之一。二○一一年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的研究結果發現,採用胸部低劑量CT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使肺癌的病死率下降20%,中國也推薦肺癌高危人群四十歲起每年進行低劑量CT篩查,以達到早期診斷的目的。低劑量CT可提供關於肺結節內部結構及邊緣特徵等信息,同時可減少肺放射性損傷,更有利於篩查,但有時需結合腫瘤標誌物抽血檢驗來提高診斷的正確率。
如果不幸在發現肺癌時已是晚期,怎麽辦?除了外科手術切除外,主要的傳統治療手段爲化療和放療。在此基礎上,醫生還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考慮用小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等方法。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