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帶新勁有心 齊齊殺出個黃昏
演藝圈出名不許人間見白頭,年輕演員縱使演技稚嫩,只要外形討好便能擔正;相反上了年紀的藝人,就算演技再爐火純青,往往只能靠邊站。近十年叫好又叫座的老人電影要追溯二○一二年的《桃姐》,當時葉德嫻獲威尼斯影后,加上劉德華的個人魅力,電影在兩岸三地都熱賣,更在金像獎橫掃最佳電影等五項大奬,可惜《桃》的成功未有刺激片商投資老人片。去年“高先三寶”之一《叔 · 叔》,口碑載道,也讓太保摘下多個影帝獎項,惟票房未見突出,有點可惜。
集視帝影帝於一身的林家棟,當年在電視台工作時,目睹年長藝人受到不公平對待,一直想要替這些前輩發聲與爭取機會。這次擔任《殺出個黃昏》監製,花費七年琢磨劇本兼自資拍攝,更邀得闊別銀幕多年的粵語長片年代巨星謝賢及馮寶寶出山,夥拍林雪組成近年最年長主角組合(三人加起來二百歲)。最終新銳導演高子彬交出一部笑中有淚的佳作,眾演員表現突出,有力問鼎明年金像獎各大獎項。
人人皆孤獨
《殺》涉足的議題頗為嚴肅,從老年人安樂死、公院醫療短缺、政府對老人服務支援不足等,但它走的並非《鏗鏘集》或《星期日檔案》的紀實悲情路線,反而利用黑色喜劇包裝,效果不俗,有控訴之餘,卻又不至於負能量太重。
電影講述三個過氣殺手在步入暮年後生活平淡,但隨着未成年懷孕少女紫瑩(鍾雪瑩飾)的介入,讓他們生活起了劇變。孤獨通常是老年人面對的最大問題,亦是本片核心命題。田立秋(謝賢飾)是獨居老人,無兒無女,家住村屋,直白點說,可能死了也無人知;較年輕的葉一叢(林雪飾)臨老入花叢,迷戀妓女菁菁,但襄王有心,神女無夢。兩位男角都是典型孤家寡佬,與孤獨劃上等號正常不過。
蔡鳳(馮寶寶飾)有兒有孫,表面幸福,實情兒子乃啃老族,與妻子時刻覬覦蔡鳳的房子,以致她左一句“獻世好慘的!”,右一句“老了沒有多個錢,會好折墮!”是否有錢就不會折墮?找來他們三位“耆英天使”了結生命的富豪(周聰飾)證明答案是否定的。還有爹不親娘不愛的少女紫瑩被男友“口趙完鬆”,無依無靠。說到底,孤獨與年紀或財富多寡無關,每個人都需要陪伴。
要如何擺脫孤獨?電影沒有給予一套標準方法。富豪與其他光顧“耆英天使”的長期病患,選擇提早結束生命,一了百了;葉一叢犧牲小我被關進牢裡,還打趣有人陪伴之餘,輪候看醫生時間比在公院還快,不經意幽了政府一默;立秋和蔡鳳替紫瑩照顧小孩,組成無血緣關係家庭,樂也融融。或許這個結局來得太過理想化,但它凸顯同伴的重要性,以及即使是老人,仍然有主動選擇的權利。就如蔡鳳從最初唱:“人生匆匆,就是為了等敲那一下喪鐘!”到後來她離開老人院時唱:“人生匆匆,就是為了這一分鐘!”到底活着是等死還是求生,取決於心態調適。
給香港電影的信
電影開首以卡通化手法呈現三位殺手的風光往事,下一幕回到現實世界,早已放下殺人刀改為執起削麵刀的田立秋,因手腳太慢被機器取替,再鋒利的刀也有生鏽的一天,今昔對比教人心酸。後來無論是他們重拾的故業(殺手),還是蔡鳳的歌舞廳,都已是夕陽行業,等待被淘汰。在克服種種生活困難時,劇本沒有賦予這些老人主角威能去解決問題,他們也會有“論盡蝦碌”的時候(也是電影裡笑位來源),但他們總是帶着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面對生活,甚至學習新知識。結尾陽光映照進屋內(之前幾乎都是烏燈黑火),立秋與蔡鳳弄“孫”為樂,如此富有希望的結局,與起首相映成趣,當中運用的電影語言技巧上乘。
事實上,團隊拍攝前已明言票房絕非首要考量,而是希望透過以老帶新,讓港產片類型更多元,靠新意和口碑挽回觀眾對港片的信心,誠意可嘉,而筆者相信本片的首尾鋪陳亦有其喻意所在。首十分鐘意味港產片往昔光輝(謝、馮二人當年都曾經歷過),唯近廿年香港電影數量及質量都大不如前,淪為夕陽行業,甚至有“港片已死”的說法。電影中段這群老人轉型(無論是行業與心態),暗示港片不應再拘泥於警匪片等打打殺殺片型。電影藉資深演員帶領眾多新演員(顧定軒、鍾雪瑩、顏子菲及一些網紅),效果頗佳,“多元家庭”的結尾則展示港片發展不存局限,只要像裡面的主角般認真有心,人人都能殺出個黃昏!
鄧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