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9月07日
第C07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娛情未了)張 徹

張 徹

在武俠片的歷史長河裡,論及影響力與層面,張徹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武俠片,幾乎是那個時代的定義,並直闖外國,迷倒西方,至今仍有大批信眾。

本身在國民黨從事戲劇文化工作的張徹,先後在電懋、邵氏拍戲,直至一九六六年的《獨臂刀》,一鳴驚人,成為首個百萬票房的導演。影片影響後世,李仁港的《94獨臂刀之情》、徐克的《刀》,是最明顯的致敬。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張徹處於高峰創作期,拍了大量武俠好戲,《金燕子》、《報仇》、《刺馬》、《馬永貞》等,傾倒一代人,張徹這名字幾成質量保證。不過,邵氏出品難免流水作業,張徹的部分影片內容不斷重複,逼使觀眾離棄。

與胡金銓相比,張徹不甚講究道具與景物,但充滿陽剛色彩與暴力美學,作品中的男主角多是赤膊上陣,在刀光劍影下搞出“盤腸大戰”,製造超現實的悲壯浪漫,吳宇森是繼承者之一。正因如此,張徹在那個年代的影片,滿足觀眾追求暴力感官的要求,每每造成票房神話。

張徹是掀起武俠片熱潮的締造者,帶動了許多同類作品,而且懂得變通,從刀劍比武發展到拳腳交加,並挖掘不同時代與題材,由古代到民初、從少林門派到神話故事,並大量改編金庸作品,拓展了武俠片題材。他更捧紅了王羽、狄龍、姜大衛、傅聲、陳觀泰等,成為一代人的偶像。

當年邵氏的兩大導演是李翰祥與張徹,各佔半壁江山,兩人皆曾遠走台灣拍戲,也刺激了台灣的電影業。張徹產量較多,九成作品皆為武俠,然而這多得背後的武術指導:劉家良與唐佳。兩人後來也獨當一面,尤其是劉家良,成為武俠片另一位出色的掌門人。

(武俠 · 武士 · 牛仔之五)

高 域

2021-09-07 高 域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2741.html 1 (娛情未了)張 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