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9月05日
第C08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古詩中的樂世圖繪

《圖解詩經》 作 者:高儕鶴 出 版 社:聯經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古詩中的樂世圖繪

在中國文學傳統之中,孔子的詩學觀點影響深遠。《論語》載:“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閱讀《詩經》,除了能夠認識情感、激發志氣、洞察天人之變,明白君子立身處世,以及增進對物的知識。其中,增進對物的認識,是古代博雅教育的起點。

古人無百科全書,而《詩經》作者時常以生活世界接觸到的事物為素材而寫進詩篇內,其所述及之動植物、車輿服器等,遂成學習《詩經》的一種知識點。然而,這些內容在篇章中畢竟只是文字,如何與實物對應,是後世解釋《詩經》者關心的問題。

最初,學者以文字解釋文字的方式說明詩中之物,晉朝陸璣的《毛詩草木蟲魚疏》即是如此。可是文字解釋力畢竟不比圖畫形象,所以南朝以來,漸有為《詩經》繪製圖像的記錄。可惜古圖多佚,今所習見者,無非宋朝楊甲《六經圖》和日本岡元鳳《毛詩品物圖考》兩種。不過,釋物僅是學習《詩經》的先務,絕非唯一目的,至於詩篇述物多有寓意,又與詩境相接,如何將詩文、物象、意境融合起來,是將來為《詩經》繪製畫像者可見的挑戰。於此,清朝高儕鶴的《詩經圖譜慧解》,也許就是值得注意的參考之作。

高氏為江蘇士紳,他之所以製作圖繪,據其自述,是為了堅持藝術品必須表現出深刻的內容,而不以炫人眼目為是。明清以降,賞鑑收藏之風大興,在此背景下,高氏所為,或顯得不合時宜。但亦因此使他的畫作在美術技巧外,更展現出深刻的人文價值。這種價值,概言之,就是儒家思想對上古樂世的嚮往。它建基於周王朝的德治基礎上,強調順天而行的作息與生產,確保生民日用正常運作,維繫小農社會穩定無虞的理想狀態。在舊社會內,這種理想既無庸置疑,也無可置疑,而《詩經》中與此相關之《豳風》、《豳雅》,也因而成為高氏圖繪取材的主要方向。同時,經由這種努力,高氏完成了他對孔子詩學的見證。

就著錄所見,《詩經圖譜慧解》今存世者有二:一見於中國國家圖書館,一見於台北。本書自台北藏本印出,原為清代私家庋藏,戰時一度流落書肆,又為“文獻保存同志會”自上海購回,一九四九年前後被國民黨當局運往台灣。一九七〇年代曾有出版社將之複製、出版,但受技術所限,畫面模糊,且為黑白印刷,未能反映本書的美術價值。數年前筆者在台北的古籍文獻展覽會上,偶見陳列出的部分原件,才知道本書原有彩繪。

這次重新出版,改用彩色印刷,更能忠實呈現《詩經》圖像之美。稍嫌不足者,是新版捨棄原書內大部分文字解說。讀者或因而不易看出文學與美術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圖繪創作背後所寄寓的思想世界。

試讀者

2021-09-05 試讀者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2381.html 1 古詩中的樂世圖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