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紅鈔貨幣史(下)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貨幣
抗戰勝利,國民黨撕毀和平協議,發動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迅速整合全國各地的根據地,把原本分散的一片片根據地發展成相連的解放區。
在東北,借助蘇聯紅軍的勢力,發展出東北解放區,由於東北當時的貨幣與關內的幣制很不同,有國民政府的法幣、東北流通券、滿洲中央銀行券、日本軍票、蘇聯紅軍軍票、地方紙幣等等,東北解放區遂成立了東北銀行,發行紙幣,統一了東北的貨幣。
在華中解放區,中共華中局創建了能覆蓋華中所有根據地的華中銀行,將原來分散的地方銀行歸併進去,統一了金融。為保障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提供了有力的後勤支援。
在內蒙古解放區,成立了內蒙古自治政府,將分散的綏遠、熱河、察哈爾、興安省等地方統一起來,把東蒙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改組成立為內蒙古人民銀行,發行新鈔,統一了內蒙古的貨幣。
至於西南、華南地區,由於解放軍的攻勢凌厲,都是在短時間內獲得解放,當地的一些紅色金融機構只是一個過渡,就合併到正規的中國人民銀行系統裡面去了。
建國後人民幣發展歷程
一九四七年,解放戰爭進入戰略性反攻階段,華北、華東、西北的解放區逐步連成一片,除了行政和軍事上的統一,財政經濟和貨幣金融方面也亟待整理,避免制約了解放區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往來。中共中央召開華北財經會議,商討統一財經,統一全國貨幣,發行國家主權貨幣的議程。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中央批准以華北銀行為基礎,聯合西北農民銀行、北海銀行,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十二月一日發佈通告,正式宣佈人民銀行第一套新幣發行,稱為人民幣,人民幣正式誕生了。
新中國成立後,一九五五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二版人民幣,以一萬比一的比例收兌略顯凌亂第一版人民幣,讓幣值得以規範統一,貨幣質量得到提高。第二版人民幣大多由蘇聯代為印製,後來中蘇交惡,為安全起見,中國人民銀行自行研製發行了第三版人民幣。第三版人民幣一九六二年開始陸續發行,有發行時間長,使用時間長的特點,一九六二~一九八○年之間陸續發行,使用時間達三十八年,至二○○○年停用。
隨着改革開放,第三版人民幣最大面額的俗稱“大團結”的拾元券已經不敷使用,加上該版紙幣流通時間太長,中國人民銀行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健全國家貨幣制度,一九八七年發行了第四版人民幣,增加了伍拾圓、壹佰圓的面額。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了第五版人民幣,流通至今。
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度。目前,人民幣在走向國際化和數碼化人民幣穩步推進,我們可以預見下一個百年,人民幣將伴隨着中華民族復興偉業而大獲成功!(全文完)
文:陳耀光
圖:陳耀光、黃志明、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