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譽莫若逃名
陳繼儒又有話說了:“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如直節之為真。”市恩,就是施惠於人以求取好感。無怪陳繼儒說“市恩不如報德之厚”。幼讀崔子玉《座右銘》,其中第三句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這是“市恩”、“
報德”的一類。
“受施慎勿忘”這句話,往往令我遺憾終生。我這一生受施亦太多矣,只是未有報德。不是不想報,而是不能報,在兵慌馬亂的年代,走的走了,散的散了,恩人們俱早已離我而去,徒餘“慎勿忘”三字,成為畢生的追憶與遺憾。
幼時嘗聽師言:“人要面,樹要皮。”面與皮是儀容,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不要。至於譽,是外人所加,乃榮耀之微,試問誰人不希望有此嘉名?但冀盼歸冀盼,得失歸得失。常言道:“人怕出名豬怕肥。”把“出名”與“豬肥”連在一起,是禍是福,不言而喻。逃名,就是不求聞達於世。這句話幾成為人生的格言,同時也在崔子玉的《座右銘》中出現:“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告誡我們:不要追逐世俗功名利祿,唯遵仁義為治國綱領。
“矯情不如直節之為真”。矯者,詐偽也。南宋的賈似道,史列入《奸臣傳》,正因為真人之“道”非真,不過“賈”(假)與“似”而已。蓋掩飾真情,以立異鳴高。《後漢書 ·
王允傳》:“允矯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這對好冤家,亦可謂“光棍遇着冇皮柴”矣。董仲舒《士不
遇賦》:“雖矯情而獲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歸一善。”董仲舒這兩句話,與陳繼儒說的“矯情不如直節之為真”,堪稱“
英雄所見略同”。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