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四青年冀增運動場
新青協九建議解場地不足
【本報消息】新青協昨日公佈“澳門運動設施調查報告”研究成果。研究顯示,五成四青年認為應增加運動場地數量,優化本澳運動場地政策。該會專題硏究小組提出九點具體建議,冀推動政府提升澳門人均體育空間,引入外地流行的氣膜體育場館作為臨時性體育場地,並做好科學普查,加建需求量高的羽毛球場、泳池等運動設施。同時建議政府建立統一、跨部門的“運動場地設施租借系統”,善用電子科技,讓青年一鍵預約租場,合力建設澳門健康家園。
記者會昨日上午十一時半假三六九合伙小鎮舉行,由新青協副理事長、專題調研小組組長陳皚臻、新青協秘書長張嘉敏及研究協調員梁俊傑、李君豪主持。為更科學、精準地把握青年對本澳體育設施政策的意見,研究小組於七月四日和十日,以街頭問卷形式成功訪問七百四十七名十五至卅四歲澳門青年,並向五名體育政策持份者進行深入的個人訪談。
羽毛球場尤缺
研究發現,在過去十二個月有運動經驗的受訪青年中,只有不足四分之一過去十二個月沒有使用過政府場地。籃球場、公園及休憩區、羽毛球場、跑步徑、泳池是最常使用的政府場地。在十七類常見場地中,本澳青年認為最缺乏的運動場地依次為羽毛球場、健身室、泳池、水上活動中心和足球場,其中羽毛球場短缺的狀況尤其突出。
統一租借系統
研究小組介紹研究的主要結果。目前,由政府管理的體育設施主要分為體育局、市政署和教青局三方管理,但資訊混亂,租用規則不一,缺乏統一面向公眾的資訊平台。研究團隊特此製作民間全澳公共體育設施地圖,推動政府盡快建設相關平台,為運動愛好者提供更便捷、更清晰的公共服務。
引入氣膜場館
與此同時,不少訪談對象提及大眾運動、競技體育的持份者對場地均有需求,呈互相爭奪之狀,建議利用閒置土地,引入易於拆卸和搬遷的“氣膜體育場館”,為解決體育場地不足的現況提供新思路。
綜合量性數據和質性研究,提出九點建議,包括提升人均體育空間,共建澳門健康家園;普查全澳體育場地,建立統一租用場地系統;引入氣膜體育場館作為臨時性體育場地;釐訂場地使用準則;創設女性友善運動空間;創造政策誘因,鼓勵學校開放校園;引入新品類運動項目,加建需求高的運動場地;科學規劃體育用地,在社區創設“簡易場地”;善用集訓中心,平衡不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