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8月17日
第C07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抽象藝術之母

單幅祭壇畫(一九一五年)

提起抽象藝術,瓦西里 · 康定斯基、皮特 · 蒙德里安、卡濟米爾 · 馬列維奇等幾乎是公認的代表人物。然而若提及艾芙克蘭特(HilmaafKlint)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未必聽過。今年六月中,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舉辦了一個畫展,讓更多人有機會欣賞這位抽象藝術之母的作品,後因疫情惡化,短短數天後,美術館便暫停對外開放。

艾芙克蘭特,一八六二年出生於瑞典一個貴族海軍世家。因家庭背景關係,艾自小就學習科學、植物學、地圖學、數學和天文科學等知識。二十歲時,她入讀瑞典皇家藝術學院,先後取得榮譽學位及奬學金,繼續在美術領域深造。當時的瑞典皇家藝術學院,屬於當時歐洲少數允許女生入讀的學府,艾芙克蘭特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更顯其天資聰穎的一面。

畢業後,艾芙克蘭特選擇留在斯德哥爾摩工作,其出色的風景、植物及肖像畫作,為她帶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但其別樹一格,卻鮮為人知的抽象藝術,才是她一生的藝術和精神寄託。十八歲那年,艾芙克蘭特受妹妹早逝打擊,開始對唯靈論和神智論產生興趣,大半生的精力,幾乎都在玄奇神秘的領域中浮遊。唯靈論在法國十九世紀中葉興起,假定靈魂永恆不滅,肉身不過是暫居之所。從十九世紀末至上世紀初,這種學說在歐洲更成為一時風尚。

長年信奉神秘主義,加上在歐洲藝術界,一向由男性主導,於是艾芙克蘭特的作品不受重視,甚或視其畫作為靈媒上身“鬼畫符”,也就不足為奇。然而受神智論啟發的畫家,除了艾芙克蘭特,還包括蒙德里安等一眾“抽象藝術之父”,但前者長期受貶,後者卻被捧上神壇,此中暴露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更是顯而易見。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導賞員克萊瑪認為,在上世紀初,從神秘主義尋找創作靈感的現象,其實相當普遍。從量子力學的誕生,到佛洛伊德和榮格探索潛意識的世界,歐洲科學的飛躍發展,催生了一代藝術創作者,嘗試由哲學角度切入,思考宇宙萬象,艾芙克蘭特無疑是其中之一。例如在一九○八年,研究神智論的奧地利哲學家施泰納(Rudolf Steiner)到訪斯德哥爾摩,艾芙克蘭特把握機會向他請益,或多或少影響了她日後的藝術創作方向。

然而話分兩頭,艾芙克蘭特因性別因素,受當時的藝術主流排擠,迫使她在建制以外發揮創意,變相令她享有更大的創作空間。一九四四年,艾芙克蘭特去世,往後寂寂無聞逾半世紀。過去幾十年來,歐美不少抽象藝術作品展,不時都提及她的名字,唯只泛起了一點漣漪。直至五年前,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辦艾芙克蘭特的個人作品展,意外地吸引了六十萬參觀人次,打破該館六十年來的紀錄。或許在複雜多變、惶恐不安的年頭,都市人希望透過她的抽象藝術,尋找超脫繁囂生活的瞬間,在意象迷離的視覺空間之中,追求內心片刻的恬謐。

杜 然

2021-08-17 杜 然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8775.html 1 抽象藝術之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