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言風語說雌雄
由於病毒的傳播,近日“陰陽”兩字特別用得頻密,甚麼“陽性反應”、“陰性反應”,在這種情況下,百分之百的人希望得出的結果是陰性,不過服膺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古訓的,卻是希望陽性的居多。然而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此所謂燮理陰陽。
何者為陰,何者為陽?或曰:女為陰、男為陽,即俗語說的“乸”與“公”;在自然界中,天為陽,地屬陰;日為陽,月為陰。至於山河方面,則山之北、水之南是為陰。相反便是陽,即山之南,水之北。
若干外語連每個詞都有性屬,譬如一張桌子,或國家,竟分別以陰、陽冠之。對此頗難理解,但由於目前正值風季,我便想起風也有雌雄之分,則老外把萬物分而為陰陽,則風之有“公乸”,就不足為奇了。
風之有雌雄,其論始於宋玉。宋玉何許人也?據《史記 · 屈原賈生列傳》說:“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風賦》屬於“蓋有諷焉”,然“終莫敢直諫”一類的作品。它通過對比的手法,描寫“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雌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狀。易言之是官、民兩個不同世界,轉彎抹角地申訴民間疾苦:“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
風,本來是大地的自然現象,但為何分為雌雄?原來清涼的“雄風”,越高牆,拂草木,散芳香,迴蕩於桂椒之間,翱翔於急流之上,吹荷花,掠蕙草,分開秦蘅,舞弄辛夷,覆蓋幼楊,旋轉迴環,靜止在群芳之中,然後徘徊於庭院,飛進宮庭,升入羅幃錦帳,而成為大王之雄風。而庶民之風,塕地起於貧民陋巷,塵土飛揚,陣陣狗屎垃圾,雖是風,亦炙人之熱風也,那就是庶人之雌風。
我要補充一句:“山竹”和近日的“煙花”之風,是大王、庶人所共同感受得到的。縱分雌雄,亦小異大同。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