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藏龍音韻學
音韻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在中國傳統語言文字之學中與文字學、訓詁學構成三足鼎立之勢。由於語言文字學最初(周朝)是為教育孩童識字讀書服務的,所以又稱小學。隨着時間的流逝,文獻漫漶,上古時代語言文字中原本簡單易懂的東西,漸漸變得深奧難懂起來,研究它的“小學”也隨之成為一門高深的學問。研究小學的人往往被稱為大學者、國學大師;傳授小學知識的機構通常設在大學裏,於是形成了“在大學裏教(念)小學”的局面。比起文字學和訓詁學,音韻學更加難懂,學習者往往知難而退,以至於出現後繼乏人的景象,成為冷門學科,號稱“絕學”。
一般而言,人們在選擇學科專業時多是趨熱避冷的。天賦異稟、頭腦靈活的優秀人才大多會審時度勢,與時俱進,選擇熱門學科;冷僻學科如音韻學,則只有一些腦子秀逗、不識時務、不通世故的書呆子,才會選它為自己學習的科目、研究的領域、從事的專業。
但是,只要對音韻學的歷史和音韻學家的情況稍微作了解,就會發現,事實迥異乎此。古往今來的音韻學者中,不乏胸有大志之士,不乏博學多識之人,不乏天資穎異之輩。一言以蔽之,音韻學領域乃是藏龍臥虎之地!
明代的陳第(一五四○年——一六一七年),他關於語言文字因時而變、因地而異的理論,“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是中國語言學史上難得的通透見識。相對於宋人用隨意改變讀音以使《詩經》韻腳字的讀音顯得和諧的“葉音說”,那叫撥亂反正,是認識上的質的飛躍,是合乎科學的觀點。他的《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就是在這種正確認識指導下的實踐。
(九之一)
亞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