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而思
以前讀書遇到生僻字時,第一個反應便是查字典,若一時沒有,便記下回去待查。若遇到不懂的事情,或去圖書館翻找資料,或找師長解惑。
如今最直覺的反應當是拿起手機搜尋,關鍵字一打,浩瀚網絡什麼都有,要是手邊弄得到工具材料,自製一輛太空穿梭機大概也不是難事,在這個無垠世界只有你想不到的。
既然點點手指就能掌握天下學問,有心人便將之作為不讀書的藉口,認為幾秒鐘就解決的事,何苦捧着一堆書消耗時光。我曾是抓書不放的書蟲,自從打開網絡迅捷之門,書架上經子史集“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落入冷宮哀然生灰。
初始在網絡世界如魚得水,但過了蜜月期後卻漸漸生出問題。當較複雜的資料整合在一起時,會看得兩眼發昏毫無頭緒,也因久用網絡,讓腦袋一片空白,看是看了,卻沒有辦法真正深入骨子。
也許手指一點便能在維基百科上得知何謂唐詩盛世,但唯有真正靜下心細細閱讀詩集,才能體會大唐三百年來,騷人墨客經歷不同時期有感而發寫下的詩句。也許網絡能找到許多實作教學影片,但不是自己一一摸索理解脈絡,又怎麼能從實驗中獲取靈思。
三毛寫道:“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正是因為努力探索過,才能真正融入那些知識。如練習格鬥者常說的肌肉反射記憶,正是經歷無數訓練,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格鬥場上靈活應對。
當然時代進步,運用工具更是日新月異,說到底使用方法取決於自身,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世界越方便,就更要懂得沉澱。
樂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