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7月11日
第B11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衆藝館)觀眾也是劇中人

觀眾也是劇中人

我之前說《路 · 遊 · 戲》、《從記憶看見你》和《大堂巷七號睇樓團》三個演出都帶有導賞性質。這個說法未至於百分百準確,因為《大堂巷七號睇樓團》的“導賞”是一種隱性的存在。該劇創作人李沛榮、李淑雯以“睇樓團”包裝整個參與式演出,假設所有進內看戲的觀眾,在戲劇情境中都扮演了來“睇樓”的人,即是說觀眾也需要成為了《大堂巷七號睇樓團》的演出者。

由於我已經是第二次看這個戲了,所以我為了盡可能“沉浸”於這個設定當中,便主動告訴自己要扮演這個身份。否則以一般市民而言,又有誰會想像到自己會來買這棟位處旅遊、經濟、文化黃金地段的“大堂巷七號”呢?即使先忘記它是受法例保護的文物建築,如果業主要出售的話,也無須搞“睇樓團”,自然找到買家。

不過既然來看,就先跟着“劇本”入戲,而事實上,創作人將這個地點命名為“大堂巷七號”而不使用大家慣用的“盧家大屋”,本身就要大家進去前,對這裡產生一種疏離感,陌生化了它的歷史脈絡與社會聯繫。

與之前說過的兩部本地導演式演出相比,《大堂巷七號睇樓團》的“導賞”角色交給了地產經紀Helen,她目的性、功利性強的人物設定,即使她落力地陳述這個老房子的資料,但也未必全面。反而在她講述的過程中,時而出現或消失的鬼魂歐陽氏,在她口中流露出的“過去”,是讓觀眾感到更可信的第一手經歷,甚至是一種主觀角度的“口述史”。

從敘事的方式來說,《路 · 遊 · 戲》主要是“你有所不知”,《從記憶看見你》則是“我聽說”,而《大堂巷七號睇樓團》卻巧妙地運用兩個不同時、空與角度的人物,去重述這個空間,讓觀眾不只是接收單方面的描寫。

(記我的藝術節 · 九)

踱 迢

2021-07-11 踱 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1232.html 1 (衆藝館)觀眾也是劇中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