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7月06日
第A04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風雲三號E星發射成功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風雲三 號E星(新華社)

為全球氣象觀測加趟“早班車”

風雲三號E星發射成功

【中新社酒泉五日電】五日七時廿八分,被譽為開啟新征程的“黎明星”風雲三號E星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帶動中國氣象衛星應用進入成熟發展階段。

首顆晨昏軌道衛星

截至目前,中國已成功發射十九顆氣象衛星。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指揮、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于新文表示,風雲三號E星的發射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氣象預報預測、氣候變化應對、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空間天氣預報預警等各應用層面的能力和水平。

據了解,作為中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風雲三號E星,是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其成功發射後,將與在軌的風雲三號C星、風雲三號D星組網運行,使中國成為國際上唯一同時擁有上午、下午、晨昏三條軌道氣象衛星組網觀測能力的國家。

有效提高改進預報

中國氣象局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三星組網後,每六小時可為數值預報提供一次完整全球覆蓋的資料,有效提高和改進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精度和時效,對完善全球對地觀測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在中國自主研發的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GRAPES中,國產衛星同化儀器將由十一個增加到十八個,同化數據量增加百分之五十,可延長預報時效約十二小時。風雲三號E星設計壽命由五年提升至八年,提高了載荷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探測精度,有助於充分發揮衛星的應用效益。

風雲三號E星搭載了十一台儀器,實現了技術的全面提升,可實現對三維大氣、洋面風場、夜間微光、太陽和電離層等多種要素的監測,將綜合增強天氣氣候、大氣環境和空間天氣監測分析能力。

填補氣象觀察空白

世界氣象組織(WMO)向中國氣象局來函表示,風雲三號E星的發射將會填補全球天基氣象觀測系統的空白,中國氣象局將成為全球極軌衛星觀測序列的第三大支柱。

風雲三號E星及其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研製。有效載荷由中國科學院、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所屬有關單位研製。發射、測控任務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組織實施。地面應用系統則由中國氣象局研製建設和運行。

2021-07-06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0062.html 1 風雲三號E星發射成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