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風露充蟬腹
童謠曰:“秋蟬叫,荔枝熟。龍眼開花未有肉。”荔枝啖過,只是未聽蟬鳴,原因是我們住的都是石屎森林。説蟬而曰秋蟬,是因為牠是於夏秋間由幼蟲所蛻化而成。有人説,春是色的世界,秋是聲的天地,其實夏天何嘗無聲?雞聲催曙,鳩聲催雨,而蟬聲卻是催暑。蟬聲確實能代表夏聲 。
蟬有別於其他昆蟲。《荀子 · 大略》:“飮而不食者,蟬也。”蓋蟬只吸樹汁而生。陸游《齋居書事》詩云:“平生風露充蟬腹,到處雲山寄鶴軀。”正因為蟬飮露而腹空,人們把牠與龜連在一起,曰“蟬腹龜腸”,比喻窮困的處境,皆因龜耐饑而腸細。唐陸龜蒙《逸句》:“但説漱流並枕石,不辭蟬腹與龜腸!”
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為初唐四傑之一。高宗末年為長安主簿,以言事得罪,貶為臨海丞。文明中,徐敬業於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駱賓王曾作《討武曌檄》,武氏讀檄文,驚歎謂:“宰相安得失此人!”後兵敗失踪,一説被殺。不過他曾被下獄,則確是事實。他《在獄咏蟬》可證。其所咏曰:“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詩中的“西陸”,指秋天。南冠,指囚徒。客思,是客居在外,意謂獄中思鄉。玄鬢影,指蟬翼烏玄。《白頭吟》為樂府曲名,相傳卓文君作《白頭吟》,感傷司馬相如對己愛情不專,此處作者用以自傷年邁皓首,表達內心的痛苦。他以“平生風露充蟬腹”自喻,剖白自己的高潔。
我還記起一句話:“搖曳蟬聲過別枝”、形容打工仔“跳槽”的得意日子,曾幾何時,一場瘟疫,再聽不到“搖曳過別枝”的蟬聲。不聞“蟬聲”無妨,只要彼此同舟共濟,“平生風露充蟬腹,到處雲山寄鶴軀”。寒來暑往,很快又會大地春回,蟬鳴之後,便是雞聲催曙。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