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二○三一年邁超老齡化社會
李振宇:早硏長者再就業機制
【本報消息】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本地人口中,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五點七,就業居民年齡中位數為四十三點一歲,均按年呈上升趨勢。《澳門人口預測二○一六——二○三六》預計,本地人口將於三一年邁進超老齡化社會,屆時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達到百分之廿三點一;到三六年,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將升至百分之廿四點七。
工聯總會副理事長、議員李振宇表示,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勢必影響勞動力市場,促請政府及社會及早應對,建立與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勞動力市場機制,如完善外僱政策,堅守外僱僅作為本地人力資源不足的補充;消除年齡歧視,善用長者資源;建立適合產業特色及未來發展的職業培訓及統籌機制,協助居民不斷提升職業技能及素養等。
外僱續增惹民怨
李振宇表示,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必然會對勞動力市場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人口數量下降,人力資源不足問題更趨嚴峻。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外僱輸入數量將持續增長。若不能堅守外僱作為本地人力資源不足的補充,或會引起居民更大怨言。
另一方面,如何善用長者資源以緩解人力資源不足是未來重要社會議題。李振宇指出,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醫療衛生保健體系逐步完善,人的預期壽命持續增加。去年,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已達八十四點一歲。不少長者仍有良好的健康和較強的工作能力,部分長者再就業意願比較強烈,惟企業接受意願不高,長者再就業仍有阻力。
年齡歧視未消除
李振宇表示,長者是寶貴的人力資源庫,善用可增加人力資源供應,紓解人手不足。勞工局早前開展“企業聘用長者的工作津貼計劃”可行性研究,他希望當局評估有關計劃的可行性,適時開展下一步工作,探索出一條適合本澳實際情況的長者再就業之路。
李振宇認為,雖然《勞動關係法》及《就業政策及勞工權利綱要法》均禁止年齡歧視,但年齡歧視並未消除,年長及中壯年居民求職遭遇年齡歧視的情況依然存在。他認為,政府應密切監察就業市場年齡歧視問題,對歧視行為及時作出跟進處罰,推動建立年齡友善型僱傭政策。
建有效職業培訓
李振宇指出,勞動力供給與市場需求不匹配是本澳勞動力市場突出問題,表現在求職者職業技能類型、職業技能水平與企業就業崗位要求不適應,部分行業如建築業出現“普工剩、技工荒”的問題。
解結構失業矛盾
他強調,職業技能培訓是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當局需盡快完善職業培訓相關法例法規,以配合經濟社會及就業市場的最新發展,建立有效的職業培訓機制,提升居民的職業技能和素養,以技能延長就業時間、拓寬就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