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 目標就有多遠
坐在回歸賀禮陳列館的長座椅上,聽着熟悉的古箏音樂。我開始在手機上做每年一度的《閱讀 · 關懷》計劃工作報告。平日兒子在我周圍走來走去,多多少少造成干擾,這不是空間問題——家住兩個單位的唐樓,空間非常大,那是氣場問題。
但此刻兒子在偌大的場館內遊來遊去,我在座椅上竟然可以專心致志翻查微信內有關工作的訊息,整理數據。回歸賀禮陳列館的民族feel,竟然很配合我寫報告的思緒,真是始料不及。
《閱讀 · 關懷》計劃步入第六個年頭,由原來的純粹扶貧項目,隨着在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也目睹國家不斷在變,我們的計劃也一年一年地調整:消滅了絕對貧窮之後,還存在精神上的貧窮、城鄉差距的貧窮、家庭結構(農村留守兒童比例高)造成的教養貧窮……,我們不斷了解、不斷學習。
如今計劃提升至助力在農村培養國家創新人才——你的心有多大,目標就有多遠。不為他人稱讚(你多麼的高尚),也不怕被人恥笑(有沒有比這更大的想頭),砥礪前行。當然,這些都是不斷自勉的說話。讓自己越做越堅定的主要原因,是有相同理念的夥伴加入義工行列:有精於管理的人作義工,既出錢又出力;在內地,有在地義工團體幫忙,接地氣,效率高。
貴州黔東南一個助學義工組談到送優質課外書給受資助的高中生時說:“目前我們也想這樣做,不單只給孩子們物資方面的幫助,更給他們心靈和精神方面的支援。書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窗口,也許一本好書就影響了孩子一生。我們也希望通過一本好書,可以讓他們在學習之餘緩解一下緊張的壓力,感受閱讀的快樂,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並能學會和其他同學相互分享,學會愛讀書、愛傳遞……。你們做這個太有意義了,對孩子成長幫助很大。”
(後疫情時代:閱讀與反思 · 一)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