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6月20日
第B11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不是小說也非鄉土劇

《大武山下》 作 者:龍應台 出 版 社:時報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不是小說也非鄉土劇

買下這本書時純粹是因為“龍應台”、“第一部長篇小說”的字眼。剛開始翻閱還是不大習慣,就像在讀龍應台散文般,大抵跟往日裡的小說不大一樣,好像看的不是小說,不過作者的人生軌跡罷了。後反思再三,文學藝術本也不該畫框設界,最終還是感嘆筆者對小說接觸得不夠多而已啊。

“一個失蹤的少女”、“一場有關生命和信仰的魔幻之旅”、“深山有野獸”、“小鎮有鬼神”、“植物有記憶”、“動物有靈魂”,看到這些字眼,相信很多讀者還是難免自行加以想像了,以至於愈看愈產生“不對呀,這是在寫小說嗎?”的質疑。

小說一開始的節奏較為緩慢,每個人物的出場,外表的描寫都很細緻,加上有交談對話,看過台灣鄉土劇的讀者,應該較難抽離自己是在看小說。菜販、小吃店老闆、農民……走在鄉村街道上,被作者一路帶領着與之打招呼、幾乎每家店都能聊。人情味濃厚的小鎮,也是筆者印象中台灣的樣子,聊家中小孩的成就,有揉麵師傅暢談當年學藝故事,還有看不過作者學打毛線,直接上手幫忙等等……

作者細數大武山腳下的點滴,一如既往地對人的“品質”特別珍視和感謝。在這份人文關懷裡,偶爾還是會在感念他人對她的淳厚中,夾雜着一些自己官場工作中的負面情緒的表露。在作者建構的世界裡,鄉村就是一座博物館,當中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呈現的生命狀態,對於最近深受疫情影響下的台灣讀者來說,未曾不是一種心靈上的治癒。

據出版社統計,《大武山下》裡所出現的動植物,總共有兩百多種,當然,這跟作者從小是植物迷有關,她的這種着迷是不放過路上見過的任何一花一樹,繼而翻閱資料、拍照記錄等,都精準到讓筆者以為是不是在鑽研植物學。好的文學作品或許總能讓人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一絲態度吧。

龍應台關於這部長篇小說《大武山下》有過創作訪談,她認為“人是自我封閉的,動物會幫你開眼”。在筆者看來,她無非是想告訴讀者,世間萬物都有其生命的輕和重,體驗生活的過程大概也是一個自我療癒的過程,就像這部作品中所觸及的關於愛、生死、大自然、鄉土民情的話題,除此之外,還有歷史記錄、人物傳記等,皆有不少哲學思辨。讓筆者覺得感動的是,通過作品發現她對於自己身為一個作家的使命、對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以及深刻關懷他們的下一代的用心。

艾 思

2021-06-20 艾 思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26946.html 1 不是小說也非鄉土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