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如果只在藝術節期間才看表演的觀眾,當會發現今年本地節目要觀眾走來走去的特別多。共有《路 · 遊 · 戲》、《從記憶看見你》、《大堂巷七號睇樓團》、《人人超級市場》四齣,而前三個演出,都與社區記憶與地方變遷有關。
這類在街道、社區、古蹟中遊走的演出,在過去幾屆藝術節中,的確已有出現。其中,迴響較大的是德國Rimini Protokoll劇團的《聽你的,走我的》(Remote X),自此這類觀眾邊走邊看的演出,在每屆藝術節中都有一至兩部,不過像這次同一屆出現四部,而且都屬本地創作的“盛況”可說“空前”。
事實上,回看澳門劇場的發展,這類以社區記憶、文物歷史為主軸,需要觀眾跟着演出遊走的作品,最早可追溯至二○○一年的藝術節。拍板視覺藝術團夥同石頭公社合作的《看得見的城市》,觀眾手拿地圖,沿着古城牆的路線遊走,看路邊裝置、錄像,又會進入廢置空間中看舞蹈劇場。後來澳門藝穗節以及民間團體自發製作的同類演出就更多了。而這次藝術節中夢劇社的《路 · 遊 · 戲》,本身是二○一七年至二○一八年間,該團“再續船夢”社區藝術計劃的其中一個演出,於二○一八年三月首演。
梳打埠實驗工場的《從記憶中看見你》,也是首演於二○一八年十一月。這部創作的脈絡也應回到二○一三年該團自發策劃的“off |site在地創作”計劃,該團先後帶領觀眾穿梭於觀光客不會注意的舊區,如關前街、祐漢、沙梨頭等,一邊做街區導賞,一邊演出。而《從記憶中看見你》大概也可以看成這個計劃中“沙梨頭”部分的深化與延伸。至於《大堂巷七號睇樓團》是最新完成的作品,在二○二○年一月澳門城市藝穗節中首演,獲得不少好評,順利過渡到今年藝術節中加料重製。
三個作品在主題上都離不開歷史的重構、對社會變遷的反思,也要觀眾在半導賞半演出下“參與”,可是從敘述方式上卻有一定差異。
(記我的藝術節 · 七)
踱 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