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別
每天我們都有機會跟同學、同事、家人或鄰人講再見,這是人際交往的禮貌用語。說再見的時候,大家通常都很輕鬆,因為我們都知道明天會再見;到了畢業的季節,與同學及老師道別,這時說再見,就比平日包含了更多的情感,另一方面。我們不只跟人道別,也跟人生剛剛完成的階段任務,還包括這個期間的回憶道別。儘管大家不肯定何時會再見面,但好像總有機會。而退休前的告別,我們的情緒包含了不捨以及對下一階段來臨的興奮。人生最沉重的道別,或許是向臨終的親友告別,因為隨着肉體的死亡,我們不再有機會見到對方,更可怕的是,我們知道此後將不再有機會聽到對方給我們的回應。
臨終道別之所以困難,主因是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及不安。相信不少人都有同樣的困惑,不知道在重病患者,甚至臨終病人面前可以說些什麼?我們會擔心,如果跟患病者道別彷彿就是預告對方即將過世,不但不禮貌,甚至是探病的禁忌。因為這些擔憂及掛慮,很多時候會錯過了親人在世的時可以好好道別的機會,只在親人死後才可以表達。
儘管在亡者死後親友才作出道別,但對在生者而言是有意義的。正如喪葬儀式的另一個名稱叫告別式,目的是讓所有親友能向亡者告別,免除在生者的遺憾。但對於與亡者非常親近,一起生活的親人而言,則往往需要更多機會互相表達感謝、甚至致歉,也需要清楚對方已接收到自己表達的感謝或歉意,並且收到對方的回應(語言的回應、寬心及平安的表情等),才能妥善將彼此關係劃下句號。
對於臨終病者而言,妥善的告別,可以讓他們欣慰、安心、無牽掛的接受死亡;對親友而言,妥善的告別能幫助在生者哀悼失去的摯愛,然後有力量去接受生命下一個階段,不會只停留在哀傷的情緒。可以理解,“靈媒”或“問米婆”這些行業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為在生者對亡者還有話想說,還有疑問沒有獲得解答,所以千辛萬苦都希望聽到亡者的回應。
臨終道別可以不只是一次的對話,因為雙方都可能需要消化道別的內容,甚至有些話一次沒講完。心靈上的善終,對於臨終者而言是讓他安心。有時親人過度不捨或無助的情緒,會讓臨終者覺得自己不能離開,因此親人需要聆聽他的心願以及牽掛,讓他知道他所牽掛的人或事,將獲得妥善的照顧。此外,有時臨終者內心埋藏愧疚或虧欠,讓他獲得親友的寬恕非常重要,倘若沒有機會讓當事人寬恕他,親友也可以代替當事人接納臨終者表達的歉意。對於有信仰的家庭,請求神父幫臨終者辦告解,赦免罪過對臨終者而言,也極具心理意義。臨終關懷是人生最後一個功課,卻可能是我們最沒有預備的事情,接續再談。
德 蘭
澳門心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