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6月12日
第B09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看法説法)何美之有?

何美之有?

前些時候,圍繞醜書以及屎尿屁入詩的吐槽,很是熱鬧。還有一篇〈以錯別字為美的網絡社會,怪我不懂你的幽默〉,舉了一些以錯別字為網絡時尚的例子,如,專家戲謔為“磚家”、教授惡搞為“叫獸”等。

借用諧音鬧着玩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但當無厘頭混充時尚,怎能讓流行文化去背這個黑鍋呢?君不見,一些最前鋒的藝術,不是也在視醜為美嗎?更何況,類似現象自古有之。就連以審美為主旨的藝術領域,也有以醜為美的曾經,且不單表現在語言文字上,更多的是表現在藝術領域,包括書法繪畫、行為藝術、搞怪視頻等。

當然,藝術界的亂象總歸不是主流;若非靠才華取勝,卻以醜態為美,以噁心嘩眾,終究會被人們唾棄。但是,有些一時難以讓人接受的藝術表現,並非沒有它存在的道理,不應一概排斥於藝術的殿堂之外。

譬如說紋身,可能會被看作不入流的行為,但從視覺藝術上看,其中一些圖案與線條,或是陽剛,或是陰柔,或是工筆,或是寫意,給人以唯美的視覺衝擊。《水滸傳》中至少有燕青、史進等七人紋身,有誰會否認他們是好漢呢?再者,美與醜是外在與內在的統一,世界名著《巴黎聖母院》中的衛隊長弗比斯外表瀟灑,難掩其心靈之醜惡,敲鐘人卡西莫多外貌奇醜,但卻盡顯心地之善良。

有人認為,以醜為美,以怪獵奇,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褻瀆,也有人認為,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致。就我直覺而言,反倒是對那些已成定論的美學範式,有些不以為然。也許是因為缺乏美學修養,我對一些大談病態之美、扭曲之美、殘缺之美的文章一直心存疑惑。

病態之美的典例首推“西施捧心”。這位浣紗溪畔的村姑,天生麗質,嬌豔動人。由於心口痛,就捂着心口、攢着眉頭走路。這些動作是不得已而為之,並非搔首弄姿。東施效顰所以為人厭惡,是因為病態並不具備美感,發生在美人身上視之為美,無非是愛屋及烏的心理作怪。

扭曲之美的典例當屬三寸金蓮。宮女用錦帛纏足作新月狀,為的是輕盈起舞,討君王歡心。後來傳至民間,逐漸演變為一種風習:“為甚事,裹了足?不是好看如弓曲,恐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拘束!”纏足即使能延續上千年,也是惡習壓力下的集體無意識。其過程殘忍,裹纏成形的小腳,扭曲畸變,狀如豬蹄,何美之有?視之為美者,實乃男權至上的變態心理。

殘缺之美的典例是斷臂維納斯。在愛琴海米洛斯島的山洞中發現的阿芙洛蒂忒雕像,健美豐滿,給人以高貴典雅、落落大方的質感。雕像出土之初,藝術家們欣賞的是其藝術品質,並沒有把目光盯在斷臂上。藝術品因毀損而引發出審美觀念,只是特例,並非藝術審美的常態,更不是藝術創作的通例。假如當年發現的維納斯是完整的,是否就不如斷臂的雕像美呢?

我於美學是門外漢,說的也是僅憑內心感觸的外行話,總覺得出口成髒怎敵出口成章,健康之美遠勝病態之美。

王兆貴

2021-06-12 王兆貴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25277.html 1 (看法説法)何美之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