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榜樣的力量發揮潛能
同在五月二十二日去世的兩位以天上新發現的小星命名的科學創新者,除九十一歲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之外,另一位又同樣是九十九歲高齡的“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他們更有第四項相同的是留下光輝的榜樣!
他們都出生於被帝國主義列強宰割的年代,也有幸生長在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也經歷了“大躍進”的苦難,遭受過“文化大革命”紅衛兵批鬥和下放勞動。這一輩知識分子的愛民情,強國志是怎樣磨練而成的?九○後、○○後的新一代怎樣才能從榜樣身上吸取到正能量?
例如一九三七年吳孟超在馬來西亞初中畢業時,向校方爭取把畢業聚餐費全部寄贈八路軍;他在手術台上操刀七十八載,救活一萬六千餘病人,始終堅守“不多開一刀,不少縫一針”的自我要求。又例如無論風雨,袁隆平每天必四次下田;跨進九十高齡,還開啟攻克中國鹽鹼地的計劃。這些精神今天怎麼看?怎麼學?作為施教者,是一個不簡單的新課題。
今天,青少年家國情懷的教育,成為了社會的頭等大事,作為家長和教師,感到鼓舞。光輝的榜樣何只千萬!要敢於放進真實的、血淚交織的歷史環境中,善於解剖真實具體的善惡交鋒的人性,才能發掘深刻的教育意義和作用,榜樣的作用才能發揮教化的潛能。
劉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