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6月09日
第C03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對澳門PISA測試的反思和建議

教育應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對澳門PISA測試的反思和建議

三、對澳門PISA測試成績的建議

(一)從宏觀層面

1.加大研究PISA測試功能

過去澳門十八年共六次參與PISA測試,結果成為檢視基礎教育水平的指標之一,獲得教育當局重視,私校參與,以及師生的積極配合,PISA測試成績值得肯定和支持。未來教育當局必須加大研究PISA測試功能和成效,因此本文提出兩點建議:

(1)減低應試功能:基於PISA測試內容較小,一個人能力、素質、價值是多元的,例如學生的公民道德、社會能力、行動能力、藝術能力和體育能力等都是多方面的。教育當局要開展研究PISA,要在常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

(2)停止攀比現象:私校辦校實力懸殊,理應着力解決PISA測試後所發現的問題。PISA測試指出澳門留級率高企、師生幸福感包尾、校園欺凌嚴重等問題。教育當局要停止向學校公佈PISA測試成績,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為弱勢學校提供支援和幫助,如留級,補底;幸福感、心理輔導;校園欺凌、心理健康諮詢服務等,加大學校的資源投放,增設心理資訊室等,深入學校的內部和底層,為學校解決PISA測試所發現的問題。今後教育政策應與時俱進,配合社會、家庭、教師,以及學生等發展,應吸取經驗,檢視不足,為未來的教育服務。

(3)推進科普教育:私立中學校長指出,“PISA2018測試結果指出,數學和科學達到高水平的學生比例偏低,影響未來培養高科技人才、持續向智慧科技發展等培養。”因此,本文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教育當局要加大力度推行科普教育,要增加撥款,資助學校,改善硬件設備。擺脫舊有的教學模式,改革考試制度,輕功利、競爭,重推廣、實踐。課堂上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反對死記硬背,推動多元評核。針對科普教師數量不足,教育當局要與師範大學合作,鼓勵和支持優秀高中生報讀科普相關專業,落實教師專業對口的政策。

其次,學校要多開展科普活動,包括講座、實驗與資訊課程等,不但讓學生明白世界科技潮流發展,而且在實踐中增加他們的動手能力,探索精神,點燃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發揮學生的創意。要完善學校的科普設備,先進設備是科普教育的地基,讓學生多接觸科技產品,優化實驗室設備。現時科普教育重視比賽,反而忽略該項比賽的設計、外形、意念和創新等培養。教師廢寢忘食地帶領學生參加各項活動和比賽,投入到課堂的準備工夫有可能不足,參加活動的學生寥寥可數,無法達到科學普及。

最後,教師要與時俱進和學習科普活動,多接觸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教師擁有高深學問,才能提升授課能力,才能掌握新技術,才能培養新一代。教師要勇於打破課堂的傳統枷鎖,以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素質為重。教師改進舊有教法,推行活動教學,增加課程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體現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想像空間,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加強科學管理

二○一九年七月有研究指出,“澳門學校還是停留在過去以知識為主導的學習模式,以考試作為主要評估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未能與世界接軌?但結果教育當局做的卻限制了學校的留級人數,使下一次的研究報告中,留級率數據下降,豈不是像只醫治病人的標而不治本,只注重外表的潔淨而忽略了內心的潔淨?用這樣純粹追求PISA成績的規定來提升澳門的教育質素,豈不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二○一九年十二月有研究指出,“PISA的考核內容集中於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大範疇,是有一定界限、框架中的學術內容,也就是說,應試的學生只是在這三個特定科目中取得了佳績,但假如我們將教育放置於‘全人發展’這個更大的脈絡當中思考,就不難發現PISA根本不代表一切,至少體育、美育等都已經不在其中。其次,PISA以答卷形式,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量化成分數,但究竟以紙筆填寫答案是否能讓所有人的能力都完全呈現?數字又能否客觀反映全部事實?大家心中有數。澳門學生在PISA中取得佳績,代表了我們的教育水平不亞於其他地方;但除卻PISA,教育的世界仍然很大,值得我們繼續努力去灌輸的理念和價值觀,還有很多。”澳門PISA測試的背後,必須正確看待各種頑瘴痼疾,PISA只是提供了一個全新角度審視教育的現況與問題,有助解決全球教育發展下,改善教育政策。

因此,本文期盼除了加強教育科學管理外,還要加大教育研究力度,分析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為教育管理提供參考。另外,為了增強科學決策,澳門PISA測試成績也涉及幸福感、閱讀、校園欺凌、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針對實際存在的教育問題,基於教育的實證研究,保障教育效益。

3.縮短私校差距

有受訪私立中學校長指出:“我認為PISA還需要更細緻的思考。由二○○三年開始至二○一八年,連續15年共5次測試,我都參與組織協調相關工作,我不贊同PISA成績好說明該地區或學校教學質量高,反過來,教學質量高的學校學生測試成績一定不會差。澳門隨着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重視程度增加,學生學習條件好了,應用資訊能力和獲取有效學習資源也多,人說見多識廣就是這個道理。目前,教育當局和校長對於如何解讀測試成績,我個人認為有值得商討地方,但也屬於正常,因為缺乏統一的可量度的指標。”由於歷史原因,學生自由擇校,學生無論留級、成績和品行不理想都可以轉校。長期以來,辦校質量高,學校的軟、硬件較優勝。相反,有私校仍是“未見一片藍天”、“全校學生集會坐在操場”;推行科普課程困難重重等。

因此,本文期盼,通過PISA測試提升教育水平,把更多教育資源投放到弱勢學校。近年生源不足,很多學校成立一條龍服務,均採取留生工作,轉校生給弱勢學校和教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部分學校軟、硬件設施,以及學生的素質仍有待提升。未來要完善教育管理的指標,為本地創建更公平的教育體系。

4.完善教育體制

澳門開埠以來,直到一九九一年頒佈第11/91/M號法律《澳門教育制度》,二○○六年頒佈第9/2006號法律《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增加教育資源投入、改善私校辦校條件等。二○一二年頒佈第3/2012號法律《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第一次用法律保障教師專業水平和社會地位。二○一四年和二○一五年分別頒佈第15/2014號行政法規《本地學制正規教育框架》、第10/2015號行政法規《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第一次建立起課程標準。二○一七年頒佈第6/2017號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準則》,二○一八年頒佈第88/2018號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活動時數的審核準則》。可見,回歸20年政府不斷用法律改革教育,遠遠超越澳葡政府管治下的教育,突顯了“一國兩制”在澳門得以成功實踐。

PISA創始人安德里亞斯 · 施萊克爾在《超越PISA:如何建構21世紀學校體系》一書中提出,上海之所以在二○○九年、二○一二年,連續獲得PISA第一好成績,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上海學校體系教師隊伍的高質量。他還指出,建設配套的、全面的支撐體系,對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效果尤為重要。在PISA綜合報告裡,關注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到了不同國家地區對教師的做法。以新加坡為例,最好的教師教弱的學生;以日本為例,調遣高質量的教師支援弱勢學校,確保所有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優質教師。以上海為例,把好學校和差學校進行配對,校長和教師在不同水平的學校間流動,好的管理經驗和教學經驗,就能傳授到相對弱勢學校。上述措施針對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保障PISA測試成績。芬蘭所有教師擁有碩士學位,培養一支專業的、學術性的師資隊伍,成為世界各國取長補短的教育經驗,值得澳門借鑒。

以二○○七年教育當局推出教學人員的休教、脫產進修等計劃,12年以來教學人員參加休教進修計劃有9人;教學人員參加脫產進修計劃有421人。可見,12年他們每年參與休教進修計劃平均不足1人;12年他們每年參與脫產進修計劃約35人,簡單地說,這兩項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政策有待改良。為了促進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務實解決私校的深層次問題,如教育制度、支援策略、獎勵措施、幸福感和歸屬感等方面。另外,要關注私校管理、在職培訓、校本培訓、學歷提升、工作量、家長教育、學生輔導等領域。今後要增加研究力度,拉近與發達國區的距離,滿足PISA測試對教師的專業成長,配合社會發展。

(二)從微觀層面

1.推動全民閱讀

有受訪者指出,“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要把PISA當成救命稻草,在我眼裡,全民閱讀的推動意義,遠超過其他(不只是PISA)。”本文期盼,政府重視閱讀推廣,盡快建成新中央圖書館、優化圖書館功能、優化閱讀的研究。除了改革圖書館功能和作用外,還要加大資助相關單位開設書店,特別是氹仔區人口眾多,唯一書店在世界閱讀日前夕宣告結業,讓喜愛閱讀人士倍感憂心。

閱讀是提升學習的有效途徑。中國內地繼二○○九年、二○一二年上海學生在PISA測試中,連續奪得冠軍後,中國學生時隔六年再一次名列前茅,從歷次成績來看,中國基礎教育水平令人反思。有人質疑,為甚麼中國的數學、科學等基礎教育表現優異,卻難以培養出世界公認的數學家和科學家呢?也有人指出,芬蘭學生用一半時間學了多門課程,然後其中三樣考了高分;上海學生用兩倍時間學習三門課程,考了第一名比第二名高多少?教育當局要推動學校的閱讀硬件設施、加強師資培訓。芬蘭在PISA2018測試中閱讀成績只取得第7位,比澳門排位仍要低,難道說明澳門閱讀效果優於芬蘭。PISA測試應該引起大家的檢討,政府要學習先進國家推廣閱讀的好方法,提升閱讀效能。今後繼續加大對教育投入,優化辦校條件,推行全民閱讀,增強語文教師的閱讀培養,強化教育根基,打造居民、教學人員、家長和學生等閱讀風氣。

2.增強閱讀效能

有受訪者親身前往上海市建平實驗中學參觀,在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的做法上,該校教師分享了三點經驗:一是落實基礎課程,以課程的範例教會學生閱讀;二是閱讀經典名著,通過“讀同一本書”活動促進師生交流;三是組織詩文創作大賽,發掘學生的創作潛能。15近年來,學校重視了閱讀推廣,有學校增設一節閱讀課、閱讀推廣日、讀書報告會等,目的是推動學生大量閱讀,與PISA測試有着共通之處。PISA閱讀素養的培養不僅重視中文科,而是汲及跨學科閱讀,實現全科閱讀為目標。

因此,本文期盼,學校要檢視圖書館功能。假若圖書館面積較小,多想辦法,向有關當局提出申請,改善圖書館環境,完善圖書館軟、硬件設備,保障學生閱讀的成效。要建立閱讀工作小組,由校長和主任帶頭,各科積極配合,更在語文科組的主導下,多管齊下,推動全校閱讀風氣。特別要加強家庭教育,宣傳閱讀的重要性,提升家長對閱讀的認知、增強伴讀角色、建立家庭藏書、促進家庭閱讀功能等。

3.提升閱讀水平

有研究指出,“學校、教師培養了考試高分,用了很多時間精力資源,那麼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了應對未來的挑戰需要具備的自我學習、成長思維、多元認知等,紙面上無法測試實際需求的能力,有被培養出來嗎?”因此,在推廣閱讀方面,重點回歸到家庭的培養。要依靠課堂培養學生閱讀,重視教師的閱讀培訓方法。本文期盼,教育當局開設專門的中文閱讀培訓課程,提升教師培養閱讀的能力。而且學校提供足夠的支援,讓教師改變觀念,幫助他們找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

四、結 論

十年前澳門PISA2009測試結果排在末位,筆者撰寫了《從PISA閱讀素養研究計劃教師分享會所想到的》一文。十年後澳門PISA2018測試結果排第三位,筆者再一次收集16位從事教育的學者和專業人士,對熊丙奇《中國重回第一並不能說明甚麼》的看法,然後提出個人對PISA測試的意見。

筆者想起十年前的一句話:“澳門PISA測試成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有否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人認為,“PISA測試是否走火入魔,偏離教育的目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借鑒國外的寶貴經驗,德國學校正在這麼做,這是因為德國人知道,學校教育不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考試,而是為了讓學生適應未來的生活。

二○二一年第七次PISA測試即將來臨,教育依然任重道遠,尤其是家庭功能減弱,學生成長路上缺乏引路人,學生的偏差行為複雜,教師的課堂教學日趨繁重。筆者呼籲,教育重中之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是以考試成績為評核結果,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道德的人,而不是把他們培養成考試機器,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把尺,一目了然。

最後,席捲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本能地揭開了社會問題、家庭問題,無可避免地這些問題加重了教育和學校的管理難度,教師卻承擔了超負荷的工作和責任。筆者作為教育研究者,衷心希望政府和教育當局,因應社會發展趨勢,啟動修改二○一二年頒佈的《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因為它已經不能配合現時社會發展的步伐了。

展望未來,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學生熱愛學習,加強學生的競爭力,提升師生的幸福感,攜手共創美好而幸福的社會,實在刻不容緩。 (下)

華南師範大學管理學博士

中學教師

袁金淑

2021-06-09 袁金淑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24674.html 1 對澳門PISA測試的反思和建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