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駕駛減社會成本
訪駕駛學校校長何建潮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政府鑑於學習電單車的市民愈來愈多,電單車考牌正式需要“跟師傅”。現為澳門某駕駛學校校長何建潮,因緣際會投身電單車及駕校工作,一方面滿足個人興趣,更大可能是一份社會責任和關懷社會的心意。
學防禦駕駛技巧
人生進入“知天命”階段,何建潮一方面享受駕駛帶來的樂趣,同時亦痛心電單車意外頻生,明明可以避免,卻對社會、對人命造成影響。“從我學習安全駕駛,到學會不少防禦性駕駛技巧,心願是希望可以有個正規的場地將所學傳授下去;亦希望教車這一行,讓更多有心的年輕人加入,糾正駕駛者的駕駛態度,減少意外發生。”
回溯當年,潮哥的父親從事海產行業,年輕的他一直在公司幫手,對未來生活無甚概念。由於從小喜歡電單車,後來結交好些澳門及香港電單車界朋友,特別是八十年代從香港來澳門參與賽車運動的車手。他回憶當日:“當時以澳門支援的身份協助這班車手,有突發賽車意外,一眾盡地主之誼,為車手介紹相關店舖緊急維修。不過我沒有參加賽事,畢竟家人覺得賽車危險,亦不會資助金錢參賽。”
淡出售車轉教學
早在潮哥十五歲開始接觸電單車,亦迷上賽車運動。“當時沒有那麼多外國車手,認識的本地車手及那班香港車手朋友,都算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如香港電單車壇的蕭氏家族,可以說是啟蒙師傅,在香港首屈一指,並引入不少‘水貨車’,我也跟他們做起銷售電單車生意。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漸漸淡出賣車行業,開始轉向教車方向。”
考師傅牌須甄選
當時得到啟蒙老師W先生的鼓勵,何建潮決定轉投教車工作。不過要當駕駛教練員(教車師傅)一點不容易,首先要擁有相關駕駛執照(車牌),有特定年期,並要獲有關當局甄選,主要有較少違例紀錄、較高學歷、持有駕駛執照時間較長等方面作審批,年齡須在廿五歲至五十歲之間。然而以他所知,有些人一早考得駕駛執照,但長期不用,以便達到少違例紀錄及持有駕照時間較長兩項重點資格,爭取一席教車師傅入選條件。亦有不少人考得教車師傅資格後未必真正投身教學,以電單車師傅為例,現在約有十多人開工。
門檻窒礙年輕人
何建潮是考牌發燒友,除取得澳門五項駕駛執照外,亦擁有五項師傅資格,並已考取校長牌。他表示,這個校長牌得來不易,自一九九三年有這項制度後,以他所知至今只辦過四次考核。至於不同的師傅牌,除了巴士牌到六十五歲後不獲續期外,其餘亦可以按現行續車牌規定一樣,只要能過得體檢,那怕是耄耋之年,一樣可以擔任師傅。
至於年輕人想入行,光是經甄選這個門檻已被摒除門外,變相令行業老化。“有時年輕人在外地學會了更多教學知識,但偏偏澳門又要按一套老式的甄選模式才可以加入行業,那麼又何來會推動年輕人在外面考取更多資歷呢?”潮哥憑對電單車類別多年經驗,坦言光是練廿五個小時不足夠。“廿五個鐘只能應付到考牌需要,至於要他們學會安全意識,甚至更多與電單車維修、保養相關的問題,實在沒有可能!”
台日習安駕課程
何建潮為出於個人愛好,自資去外地學習,最初去台灣參加安全駕駛中心的課程,這是一個達到國際性標準的課程,由私營機構開辦,這個安全駕駛中心幾乎所有公務員都去上課學習安全駕駛。潮哥在當地花了三年時間,上了多個課程後,更被推薦到日本鈴鹿賽車場交通教育中心參加安駕指導員課程,多次前往東瀛,每次上兩周課程,考取了證書。
實用教學易應變
“當年香港或內地都沒有類似的中心,在我考核時期,以華人為主的區域,不超過二十人擁有這個牌照。香港和澳門,我是第一個。同期內地亦有四至五人參加。當時心想希望對社會有點貢獻,盡社會責任,可在這個部分盡力學習,再在澳門傳承,協助減少交通意外。”在澳門學習駕駛,通常根據前人手口相傳;與外國的正規訓練很有分別,何建潮當年還未當駕校校長,已深深體會到在日本學習的仔細度甚高。“導師從你的駕駛態度動作開始教,與澳門完全不同。相信在台灣及日本的這套安全駕駛方法,有條件在澳門辦。例如人家要求須根據前車與自己可以有多少秒的距離,權衡你的狀態;駕駛時的姿勢動作,直接可以影響你的控車,怎樣才控制得最好。”還有一套被稱為“防禦駕駛”,是安全駕駛其中一部分,當中教曉學員有意外會發生時,應該要如何應變?
冀傳承安全駕駛
“全部都包括在學習之中,平日我們在學車時沒有教導這另一種技術,再高級一些包括當車失控“滑呔”時要怎樣救車,這些實戰操作在澳門比較實在,雖然我在澳門駕駛學校中有向學生提過,但這些並不屬於澳門現在考車的內容,不過是稍盡綿力希望可以將正確駕駛觀念傳承下去。但只能取出部分內容,融合在教學當中,教多了一些,認為是責任。“過去銷售車輛時與車廠有交流,跟他們的研發部門以及車輛的測試部門相熟,都有參與過。對於電單車的測試情況,怎樣評分方面學了不少知識,包括研發一部電單車亦有相當的認知。另外,公司有一套電單車的模擬駕駛系統,屬於一種防禦駕駛,例如在路口突然有車衝出,又或突然在路上有小學生拋個波出來,你可以學會如何去應變。”
掌握知識減意外
現時澳門空間不足,如果真的要有這種安全駕駛場所,必須是政府行為。人們如用真金白銀來提升安駕技術,在澳門肯這樣做者不多,若能用得上持續進修計劃會更好,他曾就場地上與大灣區方面研究過,但由於計劃未有延伸到大灣區內,亦難以向澳門人推廣。不過他指出,“假如能避免一場交通意外發生,相信可將社會成本會降低。每一宗交通意外,當中會涉及人員傷亡,會勞動到交通警、消防員、醫院醫護,亦可能有些訴訟會去到檢察院和法院,這些也是經營成本。甚至可延伸至包括保險公司以及修車工場,如果大家駕駛技術提升,相對意外便會減少。”
澳門有條件舉辦
他說,現在考牌模式只是應酬,廿五個小時課程,僅應付學車。為何仍會有這麼多交通意外?因為澳門沒有一個健全的地方讓導師教學,讓年輕人增加安全駕駛意識,蓋因他們不明白什麼叫安全駕駛,也不明白防禦駕駛。每天駕車前先檢查電單車的性能的簡單舉措亦不會,下雨天仍維持平日的速度、“光頭呔”不曉得分辨等,實在是澳門馬路上的計時炸彈。政府如果有心可以撥出一些封閉式地方進行教學,類似“澳門蛋”停車場頗為適合,不過還得要看政府有沒有這個心思?會不會認真向一些同樣擁有眾多電單車人口,像越南、泰國或台灣等地區也有學習安駕課程,從用家的角度出發,教學兩方面均可以全面提升。
泰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