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5月27日
第C04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不能說的夏天》聚焦校園性侵社會問題

《不能說的夏天》

《不能說的夏天》聚焦校園性侵社會問題

台灣電影《不能說的夏天》原名《寒蟬效應》,聚焦校園性侵事件。在內地上映時改了名字,改名的原因不做贅述,但我很喜歡《不能說的夏天》這個名字。既表達了噤聲的概念,又有一種溫暖的青春片氣息——這種溫暖恰好和影片陰鬱恐慌的氣氛形成強烈的反差。片名來源於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寒蟬效應,即被上層權力階級控制,造成下層階級無法有效發表意見的情況。在電影中則可以用方律師的一段話解釋:“李教授掌握了每一個學生學業事業的生殺大權,在這樣的利益結構中,怎麼能期待受害人主動吐露心聲。辯護人可以傳喚班裡的每一個學生,但最後作證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不知道、不清楚、不曉得。”性侵題材電影很多取材自真實事件,但是《不能說的夏天》則是完全虛構。因此導演將副線的位置留給了“美麗灣運動”和學運。並將這兩件事造成的對人的影響同時投射在戴立忍飾演的教授身上。他以一個失敗者的卑微姿態,將心中的憤懣發洩在女學生身上。如此一來,《不能說的夏天》便顯得與幾部亞洲大名鼎鼎的性侵題材電影(比如《熔爐》、《素媛》)不太一樣了。因為它劇作的核心不是受害者如何在各方幫助下走出陰影,而是以一個平等的視角同時呈現教授和受害者。

一部聚焦社會問題的電影需要有這樣多元的呈現。因為它不僅僅要起到呼籲人們重視社會問題的作用,也應該是充滿人文關懷的。人文關懷的要義並不僅僅是關懷弱者,而是關注同一事件中不同身份的人究竟是甚麼樣子的。在批判之前,第一步是要先承認,承認每個人的人性,無論是罪犯還是受害者。後來了解到,《不能說的夏天》是導演王維明的長片導演處女作。似乎對於一個新導演來說,這部電影的“多元”有些難以駕馭。

電影很明確地傳達給觀眾一個概念,不僅要說性侵案,還要詬病整個台灣社會。前半段側面穿插的一些事件,如民眾抗議等橋段,與劇情本身產生不了任何關聯,只是作為某種隱喻。這導致電影越往後發展,越顯得凌亂和輕薄。向政府的抗爭本應是一個循序漸進、聲音逐漸加大的過程,但卻因為過多地作為背景畫面出現,而大大削弱了它的情緒強度,最終導致故事的高潮段落軟綿無力。可能這是我作為觀眾,看完整部電影最大的遺憾吧。不是為了罪犯沒有繩之以法而遺憾,也不是為了民眾沒有成功而遺憾,而是因為從開頭便暗流湧動的那股力量,最終也只是像這部電影的名字一樣,如同被噤聲了一般。

李皓月

2021-05-27 李皓月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21898.html 1 《不能說的夏天》聚焦校園性侵社會問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