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現代藝術的距離有多遠?
——現代舞蹈《野花》觀感討論
一
五月七日晚,走出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剛看完第三十一屆澳門藝術節現代舞蹈《野花》的觀眾人群裡傳來了一些議論的聲音:
“你說,這跳大神似的群魔亂舞就是現代舞蹈藝術?我不喜歡! 舞者在台上最醒目的動作就是扭胯和猛甩長髮,不斷重複,真單調乏味!這不是忽悠嗎?”
“嗨,你這樣說讓我想起了最近網絡上飽受批評的清華大學校慶學生舞蹈,也是性感扭胯與甩髮,但被批判嘲諷為墳頭舞、洗浴中心開張助興表演。現在看來有點為那些清華大學美女學生們叫屈了,為啥金星舞蹈團演員在舞台上的扭胯甩髮就是現代舞藝術,那些學生卻如此挨罵?”
“還有我實在受不了這場舞蹈的音樂。根本沒有甚麼旋律,從頭至尾就是一個不斷重複的節奏,和電聲音響的轟鳴,讓人昏昏欲睡。這樣作曲也太容易了吧⁈”
“嗨,一個簽名的馬桶可以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作品,還有那個啥都不演奏的《4分33秒》也被寫進當代音樂史並被很多人研究追捧。為甚麼金星的舞蹈《野花》不能是藝術?”
“我還是不懂為何這樣也叫藝術,也不喜歡這樣的現代藝術。他們恐怕只是少數人的自嗨,是資本的炒作與名人的吹捧吧。”
如此討論,無疑將一個問題清晰地拋上檯面:我們該如何認識與欣賞現代藝術?或者說,我們離現代藝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二
那個簽名馬桶是法國藝術家馬塞爾 · 杜尚的作品《泉》。人們普遍質疑:一個隨處可見的小便池,加上一個杜尚的簽名,何以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品?那我們需要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認為“藝術”是甚麼? 或者甚麼是“藝術”?
在杜尚之前,西方藝術可謂達到了鼎盛的黃金時期,形成了各種藝術風格與流派,也相應地形成了藝術創作的若干規則。但這違背了藝術表達自我感受與思想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桎梏了藝術家的創造想像。杜尚的《泉》打破了這個藝術圈魔咒,以此宣告:藝術創作完全不必拘泥於任何形式或者主義,沒有甚麼是藝術品應該的樣子,只要是引起了共鳴或者傳達了理念的,都可以是藝術作品。從此現代藝術進入百花齊放的繁盛時期。
約翰 · 凱奇的《4分33秒》也具有同樣的震撼意義。音樂廳裡的觀眾看到的是鋼琴家在台上靜坐了四分三十三秒,一個音也沒有彈奏。這種惡作劇式的“無聲”表演也算作音樂?但這裡的“無聲”與物理意義上的“無聲”是否有區別?事實上如果你在現場,你會發現保持絕對的“無聲”根本不可能,在這段時間內,大家會聽到來自身邊的各種聲音,包括人們在等待鋼琴家表演過程中,從懷疑到討論到可能憤怒的說話聲、東西掉在地板上的聲音等各種環境聲響。凱奇以此作品顛覆了人們對音樂的看法:他讓我們關注常被忽視的日常生活中偶然的聲音,這些聲音是否具有藝術價值?讓我們思考甚麼是音樂、甚麼是藝術。傳統意義上,人們認為音樂應該具有聲音及表現,但他提出了“沉默”(Silence)的概念,認為不表現也可成為一種“表現”,音樂的本質在於聆聽而不是演奏或表現。因此,《4分33秒》同樣成為現代音樂史上的一部傑作。
思想才是藝術的全部意義。現代藝術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破壞傳統,顛覆人們心中固有的觀念。所以,欣賞現代藝術一定需要了解創作者的意圖,大家崇拜的不是這樣“一件藝術品”,而是它背後承載的理念意義。
三
回到現代舞《野花》。在演出場刋中,藝術總監金星這樣詮釋:“野花並非是田野上的花兒,而是一種有態度的存在——兇猛而獨特、有目標有決心,表徵着一種頑固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可以讓野花在堅硬的水泥中盛放、在蒼白中五光十色、在禁錮中婉約……”
舞台上呈現的是十多位男女舞者不斷重複但悄然變化的肢體動作,音樂僅以重複的節奏配合。舞者扭動胯部,擺動手臂,甩動長髮,似乎是對觀眾的邀請,又似乎是誘惑與挑戰。場刋裡的文字對整部作品有詳細的說明,筆者還是認可這些“解說”的:第一段是舞者身體與外在環境的衝突;第二段舞者脫掉衣服,似乎是掙脫束縛、回歸自我。這裡我們看到一對對男女舞者以身體表現出熾熱的愛與纏繞;當舞者們手持水晶缽緩步行走,排列出一種富有儀式感的隊列,舞台上煙霧繚繞,彷彿回歸生命本源的一次狂歡和慶祝。全過程中,以極簡主義創作的音樂只是以不斷重複的節奏音響營造出一個能量空間。真的如演出場刋中所言:“讓舞者透過如馬拉松般不停歇的舞動詮釋野花倔強的生存姿態,爆發內心積壓已久的動力情感……《野花》就像流動的油畫。”
如果觀眾在觀看《野花》之前,認真讀過場刋裡的文字介紹,並對其中陳述的創作理念有些思考和期許,相信在觀看的過程中會或多或少產生共鳴和觸動,而不會僅僅從舞台上單調重複、似乎並無美感的舞蹈動作中對現代舞產生困惑和懷疑。舞台上聚焦的是現代人的身體,這些身體的表達超越了意識形態的樊籠,超越了傳統藝術的純粹美感體驗,而是直面生命經驗,傳遞出當代人內心最真實的情感。正如知乎網友“半舊人”的感嘆:“現代舞更
多的是傳達一種精神和思想狀態。通過野性、原始、富有張力的身體語言告訴你,我們活着、肆意生長着。那種美感是很生理化的,但是真實又有力。 ”
代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