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技而窮與一技之長
《荀子 · 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他舉這兩個例子,旨在説明:“鍥而不舍(捨)”。鄭板橋《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都強調鍥而不捨。荀子説:“目不兩視而明,耳不兩
聽而聰。”不外教人們學習要專一。荀子又説
:“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螣,《
説文》謂神蛇也,是古代傳說能飛的蛇。至於梧鼠,當為鼫鼠之誤,傳寫又為“梧”。《大戴禮記 · 勸學》有“鼫鼠五伎而窮”可證。據説鼫鼠狀如兔,有五種技能:能飛,但不能上屋;能爬,但不能上樹頂;能游、游不過山澗;能打洞,卻不能掩身;能走,但走不過其他動物。像這種情形,用粵俚去形容:“周身刀,沒一把利的。”清李漁《奈何天 · 鬧封》:“一任那窮鼫鼠,終朝誇五技。”
若以量計,當然五多於一,倘以質論優劣,也許量大未必勝過質優,因而也有“一技之長”的說法。清王士禛《池北偶談 · 一技》:“近日一技之長,如雕竹則濮仲謙,螺甸則姜千里……皆知名海內。”雕竹,即竹刻;螺甸,即螺鈿。以貝殼鑲嵌在漆器、硬木家具上,這些都屬於工藝細作,我國還有一些微刻,把一首詩刻於一粒米或一條頭髮上,不但詩句齊全無缺,且書法藝術亦見眞章,又如象牙球、核舟等,不但是一技之長,而且堪稱一絕。
若問:“梧鼠五技”與“一技之長”相比作出取捨,當然不須問也有答案。不過處於一職難求的歲月中,“周身刀”也許佔優勢。雖然其技不精,但涉獵頗廣,起碼能飛、能爬、能游、能打洞、能走,可以説是“通識”。周身刀雖無一把利,但用到某一把時,拿出來,正所謂“磨礪以須”,堪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且看老夫手段如何”!反過來,連刀都沒有,又焉能立足於社會以生存?
從視頻所見,今天的乞丐也必須有一部手機,才能接受檀越的布施。這也是一把刀。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