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動畫不是真實
“最可怕的畫面並非你看得到的,而是你想像得到的。”如何讓觀眾不知不覺面對最可怕的議題,以及看完他不敢看的,或許《Save Ralph》是個很不錯的示範。
由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日前發佈的定格動畫短片《Save Ralph》時長三分五十三秒,先是把用於動物測試的兔子擬人化為“有工作”的Ralph,再以紀錄片形式呈現。動畫的導演及編劇Spencer Susser是一位美國導演,曾拍攝獨立電影《心戀往事》,過往該公司拍攝不少獨立短片,其所製作的定格動畫《Shiny》亦獲不少好評。《Save Ralph》自發佈後得到全球關注。
《Save Ralph》是一套“紀錄片”,講述Ralph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以及對工作看法。要煽動觀眾的情緒,有人認為使用音樂是最快捷的,就如一套驚慄片或鬼片,如果抽走多種早早就提示你危險到來的聲效,恐怖程度便會大減。而《Save Ralph》全片沒有使用音樂,因為它是一套“紀錄片”,在紀錄片中投放音樂是一個十分小心的選項,因為音樂能輕易的調度情緒,如過度,觀眾便能立刻發現導演原來想調度觀眾情緒這個目的,同時意識到這些情緒上的改變是被設計出來的,紀錄片的真實程度便會減弱,簡稱“做多咗”。就如正常來說,特寫鏡頭為何在一片中不能多用,甚至不可以連貫使用,是由於如果觀眾在觀看時,本來就具備發掘的特性,長期必須要觀看你想他觀看的,心理上便會產生抗拒。《Save Ralph》作為定格動畫,但其既然選取以“紀錄片”的風格呈現,在故事形式上也就更傾向像紀錄片。
既然是“紀錄片”,在道具設計上花了大量的心思,兔子身後的廚房有着各式各樣的廚具;牆上的照片、書與眼鏡等等,以定格動畫人偶比例來看,道具能如此自然像真,團隊定必下了大量工夫。而且在整條影片的佈光上亦設計得十分精準,細心程度就如Ralph在一個真正的家一樣。Ralph在片中的對白,並不“戲劇”,像是一個人在講述他的生活,在第一幕更打破第四面牆,主角自行打板,導演在“對焦”,並開始與Ralph像是開始正式拍攝前的對話,Ralph說出“Oh! it's like in the movies.
”十分有趣,但也從這開始,圈套已經開始。
只要你在YouTube輸入動物測試,便會發現這個議題早就以多種形式進行創作,如動畫、真實錄像、新聞專題,甚至是以人擬測試動物形式呈現的劇情短片等等。對於上述的類型,其實都存在其一定的缺點。當中最柔和的動畫影片未能使觀眾動情;最血腥的真實錄像力量最強,但又令人難以直面,往往未到最恐怖的畫面,較為善良的人類就按下暫停加退出;新聞報道理性、客觀、持平,報道天災人禍正常來說也尙且未能流一滴淚,動物測試又算甚麼……但《Save Ralph》取其動畫的虛構優點,同時擷取紀錄片的真實感,讓觀眾不知不覺間目擊了這場動物測試。該片合共四分鐘,導演以首兩分鐘帶觀眾進入了Ralph的生活,從第一場景客廳、第二場景廁所,到第三場景飯廳,我們與Ralph一起生活,分享着他作為動物測試兔子的工作,雖然身體受傷、家人因此去世,但他的積極樂觀,與他的遭遇形成強烈對比,因而顯得格外諷刺。敲門聲令情緒中斷,一隻大手從屋頂把他拉出,生活中斷,觀眾看到了Ralph的工作。原本人類穿着的Ralph光着身體,被扣在特製的箱中,彈動不得。接下來人們在他的眼睛噴上液體,他的工作正式開始。Ralph並非人也不是兔子,角色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通過兩分鐘的相處,觀眾早已產生了共情。到了最後一場,也是全片最長的場景,導演給予了一點點時間,足夠讓觀眾的情緒慢慢放下、慢慢消化,但趁未回氣之際,導演再給觀眾一擊。畫面、對白、劇情歷經三分鐘的堆砌,當你以為Ralph被測試時是情緒的最高點,原來最後才是高潮。
主角是虛構的,既是定格動畫又扮紀錄片,既然全都是假的,但《Save Ralph》為何令如此多人心痛與反思?有時候以紀錄片來討論紀錄片,未必能完全闡明一些紀錄片的本質,但以定格動畫仿紀錄片,我們就更能看到紀錄片所具備的元素。
貄 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