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4月29日
第C04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編織於歷史細節中的幽暗人性

《雙面姬絲》

編織於歷史細節中的幽暗人性

繼美劇《使女》(The Handmaiden's Tale)大收之後,Netflix和CBC翻拍的六集迷你劇《雙面姬絲》(Alias Grace, 2017)同樣出自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 · 愛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同名小說。一九九六年出版的《雙面姬絲》,取材自十九世紀發生於加拿大的一宗真實案件:一八四三年,從愛爾蘭移民加拿大的十六歲幫傭少女格蕾斯(Grace Marks),被控訴與馬廄工人 James McDermott合謀殺害僱主及其女管家情婦,兩人被捕後沒有否認控罪,故一同獲判絞刑。可最後被絞死的只是馬廄工人,Grace Marks卻被送入精神病院再關進監獄(當時一般輿論認為,主犯肯定是男性,而嬌小的少女定是被迫參與,在民眾普遍同情下,她因“精神異常”而免於死刑)。服刑三十年後,格蕾斯獲得特赦並移居紐約,此後銷聲匿跡。

在小說裡,愛特伍德虛構了一個年輕有為的美國醫生喬丹(Jordan),同情格蕾斯的委員會請他來,是希望醫生能提供一份有利於女疑犯的精神評估報告,以便能夠放她一馬。《雙面姬絲》小說的整個架構其實是一封信——出獄後和當年暗戀自己的小男孩吉米(Jamie)結婚並隱居農場的格蕾斯,就像一針一線編織拼布毛毯一樣,一字一句慢慢寫了一封給喬丹醫生的長信,所以,就連小說的章節標題,也全以編織術語命名。

愛特伍德的神來之筆,是以文學筆法將“拼織毛毯”與“重組記憶”兩種意象交織呼應,而這一設計在迷你劇中同樣發揮效用,透過具體的影像色彩,令觀眾為之觸動——碎布毯上的三色布片:代表了好友瑪麗的紅色底褲、情婦女管家南茜的粉色裙子,以及格蕾絲自己在獄中所穿的睡袍,似隱喻三個不同的女性靈魂在格蕾絲身上連為一體。當然,你也可以說她“人格分裂”,但其實就像所有人一樣,在我們的身體內,不也同時並存多個面向不同、有時甚至互為矛盾的人格與個性嗎?

格蕾絲既是整個故事裡不同角色的縫補人,也是最後唯一倖存的講述者,所有的人物——不論故事裡外——都被她一針一線地縫起來,這些破碎的片段拼接在一起,既是記憶,也是歷史。

雖說這宗謀殺案的真相至今未解,但格蕾絲到底有罪與否,其實卻並非故事重點,就像那幅拼織毛毯上的聖經故事:智慧樹下那條蛇的善惡不是重點,真正關鍵的,其實是亞當和夏娃的選擇。《雙面姬絲》無意追尋那宗年代久遠的兇案真相,相反,它鼓勵人們去懷疑、追問任何看似天經地義、無庸質疑的事情背後的真相。愛特伍德突破了時代、階級、性別與道德的局限,透過對歷史與社會的重現與顛覆,重建起這位看似已被定型的“格蕾絲”的人物形象與人性深度。不管是在小說還是迷你劇裡,格蕾絲一字一句的書寫、一針一線的編織,不但超越了兇殺案本身,也超越了生死,更超越了時間,成為一次對細膩歷史細節的審視,以及一程對幽暗人性的探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迷你劇中靈魂人物——女主角格蕾絲的飾演者Sarah Gadon,將這位憂鬱神秘雙面人的生命複雜度演繹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令觀眾過目難忘。

李 爾

iamleer@gmail.com

2021-04-29 李 爾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16196.html 1 編織於歷史細節中的幽暗人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