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後繼無人
據新華社報道,河北邢台的張大龍(化名)在從事鄉村醫生崗位十五年後,毅然辭職。他說:“實在熬不下去,不想孩子交學費的時候,自己的兜兒比臉乾淨。”
今年卅八歲的張大龍曾是邢台市最年輕的村醫之一。他坦言自己“平時就見不到錢”,各種費用遲發、緩發或不發,採購藥品還得墊錢。由於家附近沒有公辦學校,他的兩個孩子只能上民辦中學,去年九月開學時,幾千塊錢的費用竟然湊不出來。媳婦和他大吵一架,讓他充滿了挫敗感,終於下決心轉行。今年初,他在同鄉介紹下,給城市綠化道鋪磚。
由“赤腳醫生”演變而來的鄉村醫生,是農村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也是農村醫療的網底,但這支隊伍近年不斷流失,且陷入後繼無人的困境。據《二○一九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到二○一九年底,全國僅剩村醫七十九萬二千,從最近五年數據來看,村醫數量以平均每年五萬的速度銳減。
村醫數量減少固然有行政村合併、衛生院收編、自然退休等因素,但待遇低、保障差、風險高、任務重,是村醫群體逐漸縮減的主因。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鄉村醫生劉貴芳指出,村醫退休工資很少,有一個幹了四十多年的村醫,退休後每月工資只有四百多元。
下周一起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將繼續審議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期待相關法案能完善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改善村醫待遇,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
雨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