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懷便是過來人
在《澳門的故事》裏,我們認識了許美玉;在《灣區兒女》中,我們又認識了麥斯鈺;在《歡樂頌》的社區裏,我們認識了樊勝美;在《都挺好》的時光裏,我們又認識了蘇明玉。這些職場勵志電視劇你不一定都看過,但劇中人物的原型,在你的生活圈中並不鮮見,或是你的親友,或是你的同事,或是你的鄰居。
劇中這幾位女子,都極具個性,內心儘管不乏柔韌,但表面上多半是以要強示人。關於她們個性的形成,許多影評都會拿原生家庭說事。所謂的原生家庭,大約是相對於再生家庭而言;所謂的再生家庭,則是因為婚姻變故後重組的家庭。
從常態上說,誰沒有原生家庭的經歷呢?原生家庭既有親情溫馨的過往,也有心靈破碎的曾經,都曾遭受過一段不堪回首的親情傷害。因此,在她們內心底處,就會萌發出叛逆甚至報復心理:這個世界既然曾經不看好我,為什麼還要我看好這個世界?
原則問題上當然不能讓步,但在家庭中,又有多少是天大的事呢?除去個別傷天害理的衝突,多數是口角之爭、面子之爭、情分之爭,說到底不過是利益之爭。但是,只要主動和解,互相諒解,就沒有不可化解的矛盾、不可修復的裂痕。退一步海闊天空,哪有放不下的過節呢?
人世間沒有百分之百的正確,也沒有百依百順的賢慧。自視百分之百正確的人,本身就是個錯誤;期望對方百依百順的人,說起來是苛刻,其實是自私。
姥姥不親舅舅不愛,誰之過?包括親情在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僵化,責任不可能是單方面的。被冷落的一方,也要從自身找找原因,只有站在對方角度想一想,癥結也許就找到了,僵局也就打開了。
老話說,天不渡人人自渡。放不下舊賬的人,其實是在折磨自己。心繃得太緊的人,往往容易生悶氣,甚至遷怒他人。只有讓自己的內心鬆弛下來,才能釋懷。自我救贖,尤須從放過自己開始。那些所謂的“過來人”,都是先放過自己,而後放下舊賬的。一個連自己父母、兄妹、子女都心存芥蒂、不肯原諒的人,怎麼可能放過自己,與這個世界講和呢?
季羨林老先生曾說過,中國人五千年吃飽了就想一件事,就是琢磨怎麼和不同利益訴求的人和諧相處,怎樣與自然和諧相處,怎樣達到人的內心和諧。要達到這三種情形的和諧,當然也要靠爭取,但也離不開妥協。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妥協就沒有和諧。冤冤相報,則永無寧日。
王兆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