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澳門人遇到切 · 格瓦拉……
在古巴旅行時買了一頂印有切 · 格瓦拉頭像與古巴國旗的草綠色軍帽,沿途戴着,感覺很貼近古巴的革命氣息。
這帽子我原以為日後可作遮陽之用。但事實上回澳門後,竟然沒有勇氣戴着它在街上行走。僅用過一兩次,走了幾條街便把帽摘下來。在古巴感覺很自然的事,回到澳門,便覺得有點“招搖過市”了。
又曾經在越南旅行時買了一頂尖形竹帽,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涼快、最輕便、最天然的帽子,還小心翼翼護着它上飛機。設想在炎炎夏日或者毛毛細雨的時候戴着它,不知幾爽。但結果只戴過一次,還只是在家附近的街道行走。
為了戴帽子的事,有點痛恨自己:我的內心不如想像的強大。
遊古巴,每個人都必然要到切 · 格瓦拉陵墓朝聖,仰望與重溫浪漫一生的阿根廷革命英雄的史跡。切 · 格瓦拉在古巴革命成功後,並沒有留下來和卡斯特羅一起執政,當他的工業部長,而是再度出走南美,繼續未竟全功的革命。最終於一九六七年十月命喪玻利維亞叢林。
切作為一個醫科生,和好友藥劑師休學一年,騎着摩托車浪遊南美,見盡一切民間疾苦,自此走上革命不歸路。聖克拉拉的紀念館安放着他的遺骨,記載他由小到大的生平事跡。切 · 格瓦拉的浪漫革命情懷與悲情結局,在國際左翼革命運動中成為符號人物,讓代代左派景仰、追隨。
從墓碑石中讀到,和他一起犧牲的那幫游擊隊員,其中有個是女的。許是為尊者諱,紀念館沒有提到這革命戰士短短一生是如何風流,傷盡多少女子心。
澳門街是臥虎藏龍之地,本版作者李烈聲年輕時在南美生活,曾和切 · 格瓦拉一起參與南美洲青年反殖革命運動。他應該有不少關於切的第一手故事。期望烈聲先生提筆,為澳門人參與南美洲反殖革命運動,留下歷史記載。
(那些年的旅行故事 · 三十二)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