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4月10日
第C04版:祝君健康
澳門虛擬圖書館

“胃”什麽會痛?

很多人都有胃痛的經驗

要想保持胃部健康,首先從飲食入手。

科大醫院西醫全科醫生蘇春嫻

胃部疾病主要分有四種情況

“胃”什麽會痛?

很多人都有胃痛的經驗,但大家對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胃是人體消化器官中最易膨大的部分,位於腹腔左上方,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腸,和食道相連處是賁門,和十二指腸相連處是幽門,主要功能是消化。胃屬於我們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是“生命的加油站”,是接收食物的主要關口。

要想保持一個健康的胃,首先要飲食得當,生活健康。那麼容易患有胃病的因素又是甚麼呢?以下列舉六項:

一、飲食因素——飲食無節制,暴飲暴食,常食用高油、高鹽、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火鍋、燒烤、甜食、茶、咖啡等)。過量食用高脂肪高熱量高鹽分的食品,總是使胃處於膨脹狀態、超負荷工作,就會損傷胃粘膜,導致胃酸分泌過多、胃排空障礙、膽汁反流等,從而引發胃痛、反胃、噯氣等。

二、生物因素——幽門螺旋桿菌,喜歡寄生在胃酸較低的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之中,會分泌出破壞胃黏膜保護功能的物質,造成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三、情緒因素——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三餐不定時。長期緊張等不良精神因素,引發胃痙攣、反酸、胃灼熱、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不良的精神因素,易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胃功能受自主神經調節,因此容易引發胃病。

四、化學因素——吸煙是慢性胃炎的發病原因之一,煙草中的尼古丁可影響胃黏膜血液循環,同時使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造成膽汁反流。另外,長期服用消炎藥或類固醇等藥物,也容易破壞胃黏膜屏障。

五、自免疫因素——部分慢性胃炎的發病與免疫因素有關,患者血清中能檢測到細胞抗體。

六、其他因素——年齡增長、營養不良、心力衰竭、肝硬化、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均與慢性胃炎的發病相關。慢性病與年老體弱者,消化功能衰弱減退,消化腺分泌功能減低,胃腸蠕動減慢,容易出現胃部脹、痛、悶等症狀。

根據症狀的輕重程度,胃部疾病主要分爲以下四種情況:

一、消化不良——胃部不適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與胃部蠕動快慢有關,也可能是胃部排空能力出了問題。主要的症狀就是餐後胃脹、噁心、噯氣,甚至嘔吐。

二、胃食道逆流——胃酸分泌過多,讓胃中的食物連同胃酸,隨着連結胃部與食道間的鬆弛的賁門往上逆流,傷及食道造成發炎或潰瘍。

三、胃炎——胃炎是胃壁黏膜出現炎症的狀態,有四種程度,最輕微的是“淺表性胃炎”,只是輕微的淺表粘膜炎症;炎症明顯時會變成“糜爛性胃炎”,胃部會出現皮損、糜爛狀況;炎症程度更嚴重則會變成“出血性胃炎”,出現微血管破裂的狀況;再惡化就會形成“急性胃黏膜損傷”。

四、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就是胃炎的延伸,俗稱胃潰瘍,較淺的潰瘍傷口有機會完全癒合。但若潰瘍遷延不癒,或是反覆損傷,傷口就會出現疤痕,甚至有可能造成胃部變形。嚴重的胃潰瘍會導致微血管破損而大量出血。更嚴重時,潰瘍傷口會使胃壁穿破形成胃穿孔,導致急腹症。長期處於胃黏膜炎症受損狀態,會造成胃壁癌細胞的突變生長,導致胃癌的發生。

大多數人都以為胃痛只是小問題,吃了胃藥就沒事,忽略了胃的求救訊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胃癌在所有癌症死亡率中排名前列,早已被視為國際間重要的健康危機。許多胃癌患者往往已經到了中、末期才發現,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機。

若有胃部不適症狀,應盡快進行胃鏡檢查。其目的是檢查食道、胃組織潰瘍損傷程度;是否有炎症或息肉等病變,必要時做組織切片,作為檢驗幽門螺旋桿菌及惡性腫瘤的鑑定,也可做其他的治療,如胃、食道靜脈瘤止血或潰瘍止血、息肉切除。

西醫全科醫生 蘇春嫻

2021-04-10 蘇春嫻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12250.html 1 “胃”什麽會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