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與悖論
美國著名造型藝術家馬克 · 迪翁Mark Dion(1961-),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開始創作關於自然在文化中再現的作品。他認爲大自然是意識形態的產物的最佳表演舞台,詰問人們與其賴以生存的環境關係,他的作品手法以實物裝置爲主,表現出常見的行爲方式與高科技知識的結合,以突出原始與文明的互相對比與碰撞而產生藝術效果。他運用的材料多樣化,如書本、玩具、裝飾品、骨架與動物標本,各種商品廢料、舊工具等,但與主題極度脗合。他製作各種場景,例如裝着各種讓人好奇的東西的百子櫃,又或者是一個具有當代美感的生物研究實驗室。出於對博物館及收藏的熱愛,尤其是對自然歷史博物館,能貫徹他對“人生與歷史”的問題,他的作品也經常以“博物館”作爲主題,結合當代的創作手法,卻帶着古舊的氣息、博覽和文獻化的特點,保持獨特的時代特色,充滿對文化、政治和歷史的思考。
《巴黎的鳥的圖書館》於二〇〇七年在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系展廳展出,在一進門的展廳中央,是一個巨大的籠子,在籠子中有一棵橡樹,許多與鳥類有關的書籍和供給鳥兒食物的食槽伴隨着這棵樹,當中還有十幾隻活鳥,這是一個“圖書館——籠子”。很明顯,藝術家要突出的不是單純對大自然的表現,而是自然與歷史之間的交融,研究自然的學科與理論的歷程才是作品的主題,這個主題特別容易受到滑稽模仿的約束,就像此時此地的這個作品,有意造成書籍與鳥相遇的場景,試圖回到現實中——一方面是人類建造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國度——未知及不可知的自然特性。在作品中的活鳥好像能像人類一樣看書,而且不只是試圖了解牠們的物種是如何在書中描述或研究的,重要的是作者賦予牠們參與批評的角色,同時對作品的構成提出了相關的歷史參考。這件作品以近乎荒誕的幽默提出人類的科學知識對自然世界現實的局限性。
馬克 · 迪翁的作品以一種既半開玩笑的方式,揭示及反映對人類行為的悖論——一方面以保護大自然的形象出現,另一方面又不斷破壞着自然界,充分表現出他作為環保主義者對現實的不滿,從而創作出各種令人震撼的作品。
河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