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辦大屠殺倖存者肖像攝影展
【本報特約記者呂曉露南京四日電】四日,中國農曆清明節,又到一年一度清明家祭時。在今年的家祭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籌劃了《時間證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藝術肖像攝影展》,以影像為這段歷史的至暗時刻留下“時間註腳”。
與時間賽跑的展覽
為期三個月的《時間證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藝術肖像攝影展》,四日起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號展廳舉辦。
攝影展開幕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二○二一年清明祭儀式”在紀念館哭牆前舉行。葛道榮、夏淑琴、艾義英、馬庭寶、馬庭祿、阮定東、馬庭祿、石秀英、陳德壽、路洪才、劉民生等十一位倖存者和佘子清、蔡麗華等去世倖存者家屬代表等參加了清明祭。
據介紹,二○一六年三月,紀念館邀請攝影藝術家速加為南京大屠殺遇難倖存者老人們拍攝肖像照。幾年來,速加陸續為八十六位倖存者拍攝照片,但曾參與拍攝的老人,有十七位已經離開人世。這場倖存者藝術形象展被稱之為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展覽。
速加在展覽開幕式上表示,無數個體的經歷碎片,構成城市的歷史、匯成民族與家國的記憶。這些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當年只是兒童或少年,他們和他們的家庭面對的巨大災難,以及歷經八十四年背負的彌久愈深的痛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拍攝這些老人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倖存者們憤怒中的堅韌、痛苦後的堅強,這是南京人的性格,更是南京城市的精神。這段經歷將成為我最珍貴的回憶,也希望倖存者們的影像成為我們南京的城市記憶。
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開幕式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任仲倫致辭說,倖存者老人某個瞬間的表情、眼神、神態,背後都是歷史,這些瞬間都定格在照片中。攝影是無聲的,但無聲也很有力量;攝影是靜止的,讓我們更有時間去凝視這些畫面,思考背後傳達的涵義。
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彭振剛則表示,多年來,紀念館持續開展倖存者關愛和研究工作。此次舉辦藝術攝影展覽,表達不忘歷史、祈願和平的心聲。通過此次展覽,希望大家更好地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避免歷史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