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之亂
近年曾短居台灣,回澳後一直有台灣朋友發來當地訊息。早前,寶島衝出國際的新聞,絕對是“鮭魚之亂”。前老闆發來新聞兼揶揄我:“你應把我們的宣傳活動辦成這樣才算轟動、才叫成功。”這讓我重新思考推廣的意義。
鮭魚活動由台灣一連鎖壽司店推出,客人只要姓名與鮭魚同字或同音,即可享全桌九折至全單免費優惠。鮭魚壽司是該公司主打產品,我認為這是貼近產品核心又不失幽默的推廣。然而,策劃者應該沒想到,為了帶五位朋友吃一頓免費飯,全台灣竟在兩天內有三百三十二人願意跟魚同名,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
以受訪者中最高六人桌餐費一萬三千元台幣計,如果三百三十二人平均每用餐一點五次,店家總付出便超過六百萬,但以活動帶來的曝光率,效果自然遠超金額。我不評論為優惠去改名的年輕人是否貪小便宜,但他們因為一兩頓免費飯,讓自己戶籍謄本中永留鮭魚記錄,明智與否則已由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沒有改名的民眾下了定論——以後還是要付出代價的。
作為推出優惠的店家,應考慮得更周全,畢竟在貧困、經濟差的地方,民眾是很願意為不顯著的小優惠就動用最大的“創意”。台灣有規定每人有三次改名機會,店家推出優惠前就應想到有人會為此改名。如果是在更貧窮的地區,面對那些無所畏懼的年輕人群,這改名人數可能會遠超想像。
這次事件中,真正成功的只有負責為民眾改名的戶政事務所,他們透過快速幽默回應,及時警告民眾不要貪小便宜,否則我相信改名的台灣人一定超過五百。反觀店家,我不相信活動後還有人會熱衷去吃他們的鮭魚,因為事件中,好像沒有人講過他們的壽司好吃。做優惠推廣,是宣傳公司的核心價值和產品,還是只有一時引發爭議,店家必須深思熟慮。做人和經營公司都一樣,應該看得長遠點。
向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