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諮詢文本之建議
對《教育規劃》的措施
措施一:推進愛國主義教育
1.整合各個學科推動愛國教育
課堂是踐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每個學科都有責任、有義務承擔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民族和國家。教師要根據學科特色,因地制宜,從不同層面、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等,逐步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學校要形成愛國氛圍,自小培養學生擁有一顆家國情懷之心。
2.培養愛國師資隊伍
由於歷史原因,品德與公民學科長期欠缺專職、專教的師資隊伍。同時,中文、歷史、地理,以及品德與公民等學科,任課教師存在跨科、跨級等問題。以中文教師為例,經常兼任歷史、地理、品德與公民、普通話等學科,試想教師擔任三個學科、三個年級會否感到壓力?這些陳舊管理思維不斷加重教師的負擔,對他們造成更多的壓力。要保障教師,支援教師,務必讓他們投入更多時間備課,掌握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愛國愛澳。
措施二:增進教育管理效益
1.完善教育發展政策
有受訪教師期望,提高社會對教育的重視,提高社會對教師的尊重,統籌謀劃教育發展。且要加大資源投入,推動藍天工程,增加教育用地,改善裙樓學校的辦校環境,還學生頭上一片藍天。過去二十年,弱勢學校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以生源為例,弱勢學校生源較差,偏差行為較多,家庭功能較弱,複雜的、大量的學生問題必定妨礙課堂紀律,間接影響教師的日常教學,久而久之,加大他們的工作壓力。
有研究發現,學生問題如學生學習態度欠積極、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學生問題多和複雜等,成為教師在教學上遇到的最大困難。學校和教師長年累月關愛有個性的學生,踐行了“一個也不能少”的哲理。教育當局應該要傾斜弱勢學校,促使他們有更好條件推行教學改革,為學校和教師減負和減壓。
2.促進免費教育效能
有受訪教師期望,教育當局檢視十五年免費教育。有部分學生沒有珍惜當下資源,有學生在初中或高中階段留級超過三年,要讓他們明白世界沒有免費午餐。教育當局要針對留級生的資助條件,超出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學生應該由家長承擔學費。即每一年級只享有一次免費資助,或者每位學生只享有十六年免費教育資助,希望再給予有困難學生一次學習機會。留級生和重讀生的收費標準,以及哪類學生豁免不用繳交學費,通過社會廣泛討論,從而達成共識。
措施三:更新教育管理者的觀念
有研究發現,“學生問題、教學問題、管理問題和家長問題等方面,成為現時教師在教學上遇到的最大困難。”過去二十年澳門經濟蓬勃發展,教育進入重要的戰略地位。然而,今天教師面對的教學難題,依然和以前一樣,教育當局應對教育問題深入研究,找出根源,徹底改良這種不良風氣。
研究者從教二十多年,時至今日,教師的教學困境與社會問題、學校問題、家長問題、學生問題有着密切關係。根治上述情況,必須做好以下兩方面:一是教育當局要深入研究社會發展而引發的問題,影響學校的管理質量;二是學校要研究學生發展而產生的問題,影響學校管理和教師教學的效能。還要更新教育管理者、學校領導的能力,從而拓展教育主管人員、學校中高層人員等領導能力,增強教師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提升教育管理效益。
措施四:推動全民閱讀
隨着科技進步,為推動閱讀增添了一分阻力。有些學生難以心平氣和地閱讀,因為身邊多了一部手機,多了一分誘惑,慢慢減少學生看紙本書的習慣,使他們煩躁不安,變本加厲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如眼、頸、腰等部位。家長從小培養小孩的閱讀習慣,否則後果不堪想像。政府未來既要從社會推動閱讀,又要從學校出發,家長需要從小鼓勵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氹仔為例,居然沒有一所書店,試問怎樣推動全民閱讀呢?政府應該資助實體書店,投入資源經營書店,必須宣傳閱讀的重要性,強化以身作則,打破一切形式主義,踏實地養成學生的閱讀興趣。
措施五:建立家庭教育支援策略
澳門回歸二十年以來,居民的離婚率由20%上升到40.2%;十三年來離婚家庭衍生的子女約8千人,這些數字為社會帶來無窮無盡的影響。現時學校和教師除了面對學生問題,還要應對家長問題。教師困難由學生問題而引發;學生問題由家庭問題而引發;家庭問題由社會問題而引發,最後,教育問題其實就是社會問題。期盼全社會高度重視,從各自範疇實施家庭支援政策,重點幫扶從事夜班居民。教育當局責無旁貸針對社會和雙職家長的問題,加大研究,制訂家校政策,開設家長學校,增強家庭功能。特別是要傾斜弱勢學校,增強支援,推動家校合作。學校要整合資源,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針對有困難的家庭,提升家長在子女學習支援的力度,只有得到家長的配合和重視,才能提升家校合作的效能。
措施六:檢視教師發展政策
1.減輕教師的工作量,紓緩身心健康。
教育當局要繼續下調教師的上課節數,《私框》頒佈後教師的教學任務依舊繁重。工作經常超時,非教學工作排山倒海,跨級跨科造成的負荷。另外,學生、家長等問題日趨複雜,無論是課堂或課外,均對教師造成較大困擾。教育當局既要關心教師需求,又要紓緩他們的身心健康,協助他們解決教學困難。皆因學生的家庭問題往往最直接的是帶到學校和課堂上,教師難以應付,總是愛莫能助。而且要重新檢視教師的壓力及投(申)訴機制,多制訂教學指引,例如教師每周36小時的工作時間有沒有超出法定要求,保障他們的工作環境。
2.為教師排難解紛,提升在職培訓成效。
有研究結論指出,影響總體教學人員最喜歡在職培訓時間的因素,以先後次序排列分別為:“保障私人休息時間”、“加大力度減壓減負”、“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平衡時間照顧家庭”、“與時俱進自我增值”。同時,教學任務繁、應用科技較弱、課堂管理困難等方面,均成為教師在教學上的主要困難,過去教育界存在的困難還是未能有效解決。今天要急需解決教師的困難。要優化教師在職培訓效能,還教師的私人休息時間,必須優先解決教師的困難,清除障礙。教育當局和學校應該要配合社會發展,如社會責任、正向思維價值觀、青少年輔導技巧、多元教學方法,以及電子網絡技術等方面。要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推動智慧校園,統一網上教育平台,建立電子化教學,還需要依靠教師的積極參與。
如何讓教師在繁重的日常教學工作中,抽出時間參與培訓。教育當局要研究利用上班時間培訓,創設教師培訓激勵機制,打破過往舊有制度,何解擁有博士學位的中、小學教師,相比之下,他們的福利待遇遠遠低於相同年級和年資的教師?更要增設碩士與博士研究生的獎勵機制,鼓勵他們參與在職進修更高學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立一支專業而有理想、有抱負的師資隊伍。
3.保障教師退休生活,讓教師得到足夠的尊重。
有受訪教師期望,保障他們的退休生活。教育當局、學校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穩定師資隊伍,制訂退休保障制度。要設立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公積金制度,保障他們退休生活,回饋教師在教育路上的辛苦付出。教育當局要拉近公立與私立學校退休教師的生活保障,支援他們為教育事業終身投入與付出。 (二)
袁金淑
培華中學教師
華南師範大學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