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民國時期的婦解活動
兩周前的“女神節”,有感現今的女性真幸福。而當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曼谷委員會的朋友特意發來了一個題為“歷史上的女性”網上展覽資料,展出了世界各地共二十個國家地區有關女性爭取平權的史料,其中一項是澳門功德林寺院館藏,特別親切。當時為這展覽,我們提供了非常珍貴的照片和檔案,印證着其作為港澳地區首家女子佛教學院的歷史和重要角色。
女性地位已是世界性的議題。想起不久前東京奧運組委會主席、前日本首相森喜朗,因在公眾場合說出“女性多的理事會,將會很花時間”之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社會極大迴響,直指他老人家歧視女性。森喜朗也為自己的失言開記者會道歉,最終還要辭去奧運組委會主席之職才算平息。看來今天女性也不好惹。
說回澳門,UNESCO在一年多前印製的一張宣傳世界文獻遺產海報上,特意標示了三個地區,驚喜地看到中國澳門的名字,另外兩個地區是韓國和新西蘭。也許不少澳門人未必意識到功德林文獻遺產之重要價值,然已受到國際社會的珍視了。
其實功德林的故事又豈止於澳門,主要創辦人觀本法師,當時以澳門作為基地,也曾遠赴日本推動教育工作和發表學術文章。更將婦解活動推至鄰近多個地方。例如廣州目前仍然運作的“陶輪學社”就有這樣的記述:“民國三十四年創建,一開始其名聲就不同凡響,發起人是澳門名僧釋觀本及佛教界名人,學社之名由觀本法師擬定。”該社位於廣州龍津路的深巷中,是一座女眾清修道場,為女子學佛之地,也贈醫施藥。
可見,上世紀二十年代始,由眾多有識之士及僧侶極力參與推動,造就了澳門作為提升女性地位的搖籃,誠為澳門寶貴的文化名片。
遨 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