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流能否支持港匯?
一九年底以來,阿里巴巴、網易、京東等11隻中概股陸續回流港股市場。近日,香港又再迎來兩隻較大規模的中概股,包括百度(三月十二日開始招股,集資239.4億港元),以及Bilibili(三月十八日開始招股,擬集資最多247億港元)。
為何中概股相繼回流香港?由於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面臨退市風險,中概股被迫提早尋求後路,香港自然成為首選。首先,香港金融市場的基本面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固。其次,一八年四月港交所進行上市規則改革後,“同股不同權”公司能夠在港上市,而以大中華為業務重心的公司亦可以於香港作二次上市。這為中概股回流打下基礎。第三,香港對國內企業的情況較為了解,令這些企業能夠得到較合理的估值,並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例如,去年上市的網易及京東超額認購倍數分別高達360和179倍,並分別凍結超過2,000億港元。這增强在美上市中國企業回歸香港的信心。
展望未來,除了以上因素外,恆指大改革,以及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被納入港股通的機會,也可能推動29隻潛在的合資格在美上市中國企業來港。假設集資金額為美國上市市值的6%,這些企業的總集資規模可能高達約3,068億港元。去年,9間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在港完成二次上市,集資金額佔香港新股集資總規模約34%,並幫助香港IPO市場排名躍升至全球第二。接下來,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回流,可能令香港IPO市場保持活躍。
不過,IPO的反應能否保持熱烈,仍取決於市場情緒。例如,近期關於中國監管當局可能打壓資產泡沫的擔憂,導致北水不斷撤離。同時,美國長債收益率的上升,亦對全球科技股造成打擊。因此,近日進行招股的中概股反應不算太熱烈,例如汽車之家的公開招股僅超購9.71倍。
換言之,若市場投資情緒低迷,即使中概股回流,亦不意味着資金會大量湧入香港市場。因此,香港IPO市場活躍的同時,港匯料難重現去年般不斷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水平的光景,尤其是在目前港元供應(銀行體系總結餘處於歷史高位)大於需求(北水難重現年初景象,且港元貸款需求偏弱)的情況下。
總括而言,本欄預期今年IPO市場暢旺及一些季節性因素雖可能支持港匯繼續於7.7500-7.8000的範圍內交易,惟港匯重試7.7500的機會不大。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