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高血壓勿諱疾忌醫
最近,筆者在門診遇到幾個四十歲左右的朋友,他們都是高血壓病患者,近期已出現頭暈等不適,血壓飆高得嚇人,不得不問醫尋藥。仔細詢問病史,我驚訝地發現,原來他們大多在四、五年前,甚至更早一點,就已經出現了血壓偏高。可是由於當時無任何不適,就存在僥倖和諱疾忌醫的心理,一直不太在意,既沒有干預,也沒有進一步經常測量,終於發展到今天這地步!
人人談癌色變,經常有年輕人來做胃鏡、腸鏡檢查,要排除這排除那,殊不知,每年全球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是癌症的兩倍,大約有1,790萬!而在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中,高血壓是頭號危險因素!同時,腦血管意外患者,也常跟高血壓病脫不開關係。可見,高血壓的問題可大可小,小到你覺得可以忽略,大到可以致殘、致死。高血壓很常見,但正是因爲它太普遍了,不少高血壓患者都沒有重視:不吃藥、不關注、沒什麽症狀就隨它去……因此釀成不少令人遺憾的悲劇。
高血壓病,百分之九十多都是原發性,意思是沒有確切的器官異常,但與年齡、動脈彈性、遺傳體質有關,可以理解為一種老化現象,無法根治,只能控制,延緩衰老,這是本文論述的重點。至於年輕人多見的繼發性高血壓,屬於少數,為臟器或者內分泌系統異常,暫不詳述。
其實,高血壓比你想像的嚴重,千萬不要小瞧它!
長期以來,140 / 90毫米汞柱是一道標準,也是是否得病的分水嶺。近年來,美國已將標準下調,也就是說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被診斷為高血壓,而在內地和澳門,儘管醫療界暫時仍沒有改變140 / 90這一傳統界線,但可以肯定的是,血壓比140 / 90低一點的朋友,身體會更健康。
高血壓如果得不到控制,任由它波動,那麽隨着血壓的升高,患者發生心、腦、腎、血管、眼底病變的機率就會增加。比如,長期高血壓會引起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中風、蛋白尿、腎功能不全,甚至有機會成為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幫兇!高血壓對腎臟和視網膜的惡性影響潛移默化,一開始病人並無特殊不適,長此以往,腎的毛細血管和視網膜血管都會被破壞,後果就是難以逆轉的尿毒症、突然失明等一系列疾病,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生活質量。
由此可見,高血壓患者,千萬不能心存僥倖,以爲只是血壓高一點,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就不當一回事,疏於治療,一失足成千古恨。
有朋友問:患上高血壓一定要按時吃藥嗎?臨床上有太多的高血壓患者不重視吃藥問題,造成不良後果。一些患者覺得自己還年輕,不應過早攝入藥物;一些患者覺得自己沒什麽症狀,可以隨意停藥;還有一些患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些做法均十分不可取。高血壓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如果不接受藥物控制,很可能在某一時刻,因爲個人的一些人爲因素(情緒激動、失眠、熬夜等),使血壓突然升高,從而導致血管破裂,引發中風、心梗、心衰等嚴重心腦血管事件。
可見,高血壓不用藥的代價非常大!高血壓能停藥的機率不超過5到10%。廣東省人民醫院的馮穎青教授說:“如果高血壓患者在九十天內,沒有服藥的情況下依舊不會出現反覆血壓波動,才可能有停藥的希望。但一般來說,診斷出原發性高血壓,很可能就需要終身吃藥,而且,越早治療,受益越大!長期治療,長期獲益!”
有人不接受吃藥是擔心“是藥三分毒”,長期吃藥有損害肝腎的風險。其實,高血壓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最多不超過5%,這些藥物都經過嚴格的臨床實驗測試,許多已應用了幾十年,大多數患者吃一輩子藥都沒有大問題,只有少數患者對少數藥物存在過敏或不良反應。對於原本肝腎良好的病人,高血壓藥並不會損害肝腎,有的藥物甚至會保護腎臟!筆者一位朋友在三十多歲時出現血壓偏高,腎功能輕微受損,尿蛋白陽性,他便遵囑堅持服藥控制,目前在極小劑量的維持下,血壓控制良好,腎功能恢復,尿蛋白也徹底消失了!
冬春時節,隨着氣溫下降,人體血壓的變化也尤爲明顯,因此,高血壓患者到了這時候必須提高警惕。家庭最好自備電子血壓計,以便時刻了解血壓的波動情況。可在晚上睡前一個小時或晨起上完洗手間,靜坐五分鐘後測量血壓。測時,應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與心臟處、血壓計在同一水平,袖帶離肘窩之間距離1至2cm(大約兩橫指),保持鬆緊合適,可插入一到兩手指為宜。每一回最好進行三次測量,每次隔一分鐘,取第二、第三次的平均值。病友通過正確科學的方法記錄血壓值,定時交由醫生判讀,醫生才可更好地針對患者情況調整用藥。切記,家中血壓的水平才是你的真實水平!如果你擔心醫院的白色環境對心理構成影響,可選擇用廿四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檢查可在家中進行,能更準確地判斷你到底是不是有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是常見病,無需恐慌更無需談虎色變,要學會與病共存、共生。而只靠醫生是不行的,病友只有嚴格地進行自我管理,再配合醫生的治療,才能更好地擺脫疾病的痛苦,延長壽命,享受人生!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