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父母用手機
科技發展令人又愛又恨,電子支付一來,又不得不準備好“關心父母”。我父母年過七十,幾年前,為了讓退休後無所事事的雙親繼續與世界接軌,我送他們智能手機,教他們用微信,然後幫他們逐一新增好友。幾年下來,他們已懂得在網上看資訊,但那些大多是內容農場出品,多數不是有實際依據的真新聞。然而,在朋友轉發分享下,他們經常信以為真。
如果他們只是轉發長輩圖也沒有什麼,但爸爸漸漸機不離手,開始受各種政治意見吸引;注重養生的媽媽,也吸收了不少“飲食貼士”。政治問題我無法深入跟爸爸討論,但媽媽不斷實行在網上看到的假健康貼士,我就不得不出手。
例如,有段時間我媽媽每天早上都吃蒸番薯,原來是因為她有幾個朋友不約而同轉發了番薯可以延壽的帖子。我說番薯含極高碳水化合物,在身體內會轉為葡萄糖,最後變成脂肪堆積體內,但她完全聽不入耳,還跟我辯論說以前家窮,農村人只能吃番薯,身體又好又長壽。只是,她忘了自己已沒有像農村人那樣幹農活……
媽媽對做運動也有相同堅持。她朋友轉發壓腿有功效,她就每天壓腿,可是我看起來,她抬高猛壓的腿從來都沒有伸直,抬得再高,大腿筋也未能得到鍛煉。為了這種種,我經常要把相關書籍放在他們面前,先說明作者是什麼權威,再強調網上碎片資訊既不負責任又沒有依據,不像很多書籍經年累月研究寫成。此外,我也會播放網上正確的運動示範影片給她看,說明沒有痛苦的鍛煉,都不會有成效。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某幾次我離開家時,終於聽到我那位口硬心軟的媽媽告誡我爸:“不能盡信網上的事情。”只要用對方法、切入他們關心的內容,其實老人家是能夠接受新事物、新思維的。
向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