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的四個“不虛”
中醫有一個名詞曰虛,如虛火,是因身體虛弱而產生焦躁或發熱的現象。明張居正《雜著》十云:“虛火內炎,胃未強而病眩冒,不能寢。”中醫稱的“虛邪”,謂邪氣乘虛而入,令人致病。《素問》:“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更嚴重的是虛脫,這是由於大量失血、失水等原因而造成心臟和血液循環衰竭,生命垂危現象。最常見的是虛煩,中醫謂熱性病後期或外感病經過汗、吐、下後,餘熱未清,胸中煩熱,睡眠不寧現象,是虛火內擾,稱為虛煩。
“虛”這個詞,除了謙虛、虛心之外,似乎都是負面的居多。虛是實的相對,引申為不眞,亦即假偽、謊言、偽冒都是虛。昔唐玄宗欲以蘇頲為相,命中書舍人長大多髯的蕭嵩起草詔書,既成,不中玄宗之意,擲其稿於地,曰:“虛有其表耳。”世上虛有其表的事物實在太多了,人固多是虛有其表,而事物之虛偽,耳所聞,目所睹,身所受,十居八九皆虛妄,以三字言之,曰“假大空”。
《管 · 重令》說:“故國不虛重,兵不虛勝,民不虛用,令不虛行。”一連舉出三個“虛”。當然,他並非因為“虛”是好東西,故皆以“不”字冠之,易言之是要官民戒虛假。他說的“國不虛重”,這“重”指強大,那麼“虛重”就是黔之驢,龐然大物,虛有其表。但在“虛重”之前有個“不”字,是說國家不是憑空就能強大的,它的潛台詞是要靠軍人、靠百姓、靠法制。
接下去第二個是虛勝,勝與敗是相對的。勝敗乃兵家常事。“兵不虛勝”,不過“虛敗”是兵家慣技,《孫子》說:“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而《管》說的“虛勝”卻是說“不虛勝”,則是指軍隊不是憑空可以取勝,是靠實力、軍心、人民群衆的支持。至於“民不虛用”是說:人民不是隨便可以驅使的,一定要靠法令通行無阻,而法令通行無阻,也並非憑空可行,它是憑君主的行為,是否親賢臣,遠小人,賞罰分明等。總之,這些“不虛”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