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學校歌創作談
發問的教授同意我稍後呈上流行曲版本的鼓譜,視像會議結束後,我致電並請教音樂拍檔曾慶欣,該如何由管弦樂的敲擊樂器,換轉成流行樂的爵士鼓?曾先生不用一個下午已譜寫了一份鼓譜讓我交差,效果比我想像的還要好。事實上,這次校歌的製作龐大,而且不容有失,全靠許多優秀音樂人的協助方能完成,譬如四部和聲部分由伍卓賢先生與我合編,弦樂錄音則由遠在葡國的Filipe Rui主理……音樂有許多不同的專業領域,由最優秀的人才擔任最適合的崗位,方能創造出最佳效果,也是最負責任的做法。
不久收到校方通知,我的作品中選並將正式進入製作階段。首先,要確立最終版本的旋律及歌詞,校方認為我的原曲太長了,而一般校歌需要更簡短明快,但如何能把作品縮短,依然能保留完整的起承轉合?真的令我費煞思量。其次是由郭位校長操刀的歌詞,也經過多次修改,每更改一次,我們便錄製一個新的版本供校方確認。在此特別多謝water singers及王浩光先生,不辭勞苦地多次進出錄音室趕工。由於疫情關係,有部分工作一直無法到香港處理,我內心焦躁但也無可奈何,譬如正式版本的人聲錄製部分,由於歌唱家們都在香港,我最終無法親到現場,只能透過語音去給予意見,也是憾事一件。不過也由於疫情,令我更熟習如何遠距離地監督及統合一個項目,反正視訊通話軟件多的是,步入5G時代,不同人身處不同城市,亦一樣能合作無間,這已是大勢所趨。
歌曲於兩周前推出,坊間反應良好,但由於先推出的是普通話版本(另有粵語及英語版本),頗引起一些爭議。但正如郭校長其中一句歌詞“多元文化、和而不同”,大學的辦學宗旨如是,做一首歌亦如是。能夠“和而不同”,方能適應未來更多跨地域合作,對不對?(下)
李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