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03月15日
第B07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最後一公里 精準救經濟

最後一公里 精準救經濟

“最後一公里”有多長?仍存變數。猶記得行政長官賀一誠去年的端午節受訪,澳門人剛熬過抗疫最嚴峻的半年,兩波疫情基本受控,當時特首表示希望企業“眼光放長少少”,堅持“最後一公里”,很快有好消息。“最後一公里”走到現在,似未見盡頭。近日個別失業建築工人衝擊勞工局,雖不可以偏概全,但外面疫情和經濟環境仍惡劣,中小企水深火熱,“最後一公里”還要撐多久?

由特首要大家堅持“最後一公里”開始,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推出第二輪經援,與廣東互認健康碼,有限度與珠海繼而廣東通關;中央政府助力下,去年九月廿三日內地重開全國赴澳自由行簽註,直至今年初開放接種疫苗,全面鋪開重啟經濟的序幕。但疫情反覆,本澳出現輸入個案,內地多地亦有零星爆發,在內防反彈下,限制外地遊,禁出境團遊,新春就地度歲,去年國慶和今年新春長假的訪澳旅客不似預期,經濟復甦緩慢。且全球疫情肆虐,風雨未過,“最後一公里”還在路上,問題在旅業持續不振,影響百業,中小企能否撐下去,涉及居民飯碗,必須思考應對。

相對而言,本澳疫情趨穩,但經濟上博彩旅遊的單一性,又極度依賴旅客的外向型經濟結構,面向疫情防控的“限制”和“封鎖”,兩者對立的結果,令本澳經濟整體受到很大影響。這“最後一公里”走到又一個節點,本澳抗疫措施延續有效,只是經濟復甦乏力,持續的穩經濟和顧民生、保就業仍是後疫情時期的主軸,方式如何?是延續前兩輪的經援,還是採取更積極的方案推動經濟恢復?

經援拓內需和主動吸客相信仍要雙管齊下,但要更具針對性。本澳經濟關鍵在旅業,實事求是,後疫情下,旅業只能面向內地,在內地和本澳疫情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如何促進內地旅客訪澳,離不開安全、方便和吸引力,即防疫安全、申證通關方便,還有富吸引力的行程,這些本澳正在做,問題怎樣突破一些框條和障礙,推動得更精準和具成效。防疫與復經濟有矛盾,須平衡協調,故這“最後一公里”還得堅持。

夏 耘

2021-03-15 夏 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6774.html 1 (新聞小語)最後一公里 精準救經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