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發展重點
三月四至十一日召開的中國兩會成為市場的焦點。短期而言,除了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在6%以上之外,訂立3.2%的財政赤字目標以及3.65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都遠高於一九年目標。財政刺激政策的緩慢退出,顯示政策方向“不急轉彎”的大背景。至於貨幣政策方面,李克强總理重申內地審慎的貨幣政策將更靈活和更有針對性。同時,他還强調內地今年需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這意味着貨幣政策進一步放寬的空間不大。
中期而言,疫苗接種將成為幫助中國重新與世界接軌的關鍵,因為疫苗接種加速將有助於收窄免疫缺口,從而幫助內地更好地迎接即將來臨的國際賽事如二一年十一月的亞洲青年運動會以及二二年的北京冬奧會。截至二月底,中國疫苗注射已經達到5,250萬劑,總數量僅次於美國。不過,若按人口比重計算,目前涵蓋人口僅約3.5%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因此,內地宣佈加快新冠疫苗接種計劃,並計劃在二一年底前實現64%接種人口。內地三家疫苗生產商亦表示進一步擴大疫苗產量。然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產量已經不再是推廣疫苗的制約。未來焦點將從產量轉移到接種推廣能力以及居民的接種意願上。
兩會中提出了三大發展方向。首先,加大創新科研投資。在“十四五”期間,推動實現內地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包括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以及用好現有的科技資源,提高科技自主的計劃。另外中國將加大科技基礎研究預算。中央財政在基礎研究上的支出今年同比將增長10.6%。
其次,推動綠色發展。落實三○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加速發展綠色轉型,同時減低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18%二氧化碳排放。另外,增加在三○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4.1%。
第三,改善人口結構問題。此次政府工作報告自一六年開放二孩政策後首次提及出生率。這也意味着政府已經意識到生育水平下降的問題。因此未來中國可能會進一步開放生育限制並且推出更多生育友好的配套政策。
總括而言,短期內,由於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中國支持經濟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料不會急轉彎,但將是更有針對性的。中期而言,疫苗推廣加速將幫助中國恢復與世界各地之間的互動。長期而言,人口結構問題、創新及綠色發展將成為關鍵。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謝棟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