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3月14日
第C07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賭城單身女子周記)不辜負下雪天的方式

不辜負下雪天的方式

網上有那麼一句廣告語:“每一個不曾吃火鍋的日子,都是對下雪天的辜負。”每次到北京,不管有沒有下雪,火鍋是一定要吃的,在火鍋店排隊等上兩三小時是尋常事。

現在想隨時隨地吃火鍋,倒是易如反掌。近年我在內地郊遊爬山,不時看到小伙子小妹子喘着氣登頂後,首要之事不是飽覽美景,而是捧着一人份、熱騰騰的“無火即食小火鍋”,唏哩呼嚕吃得盤底朝天。

要為中國各式菜系找共通點,火鍋大概是首選。中國的火鍋料理,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被喻為中國飲食偉大發明之一的火鍋,歷史相當悠久,可上溯至商周時期的“溫鼎”。馬王堆遣策上,顯示秦漢時期已有“濯”,即將畜牲肉食放入沸水中稍煮,如牛濯胃、濯雞、濯豚等,與火鍋相類。三國時已經出現“五熟釜”的鴛鴦鍋,炊具分為五格,能同時煮多種食物,深受魏文帝曹丕喜愛。及至南北朝、唐朝,先後出現銅火鍋、銅製暖鍋等記載。

最早關於涮火鍋的仔細詳述,當數南宋福建泉州人林洪《山家清供》所記的“撥霞供”。某日,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途中大雪,恰好抓到野兔一隻祭五臟廟,但不知從何入手。

止止師馬上分享了山野食譜——先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做調味料,往燒着炭的小火爐架上湯鍋,等湯煮開,再把肉片夾到湯中涮熟蘸醬吃。林洪照做,將熱湯中的肉片反覆撥動,肉片色澤宛如雲霞,便將此佳餚取名為“撥霞供”,並作詩云:“浪湧晴江雪,風翻照晚霞。”這種美名為“撥霞供”的吃法,和現代火鍋幾乎是同一路數。

(麻辣火鍋的成長教育 · 一)

卡 比

2021-03-14 卡 比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6666.html 1 (賭城單身女子周記)不辜負下雪天的方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