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王之禁也
數字原是用來記載事物量的多寡,其後演變為多功能的元素,今天的電腦其實就是計算機,既是計算機,必然少不了數字,我們說是號數,老外謂之“冧把”。號數有分幸運號數,廣東人最喜歡的號數是十八,因為它音似“實發”。老外忌“十三”,如果日曆上出現十三日又逢星期五,謂之“黑色星期五”;飲宴座位十二人為止;樓層編號,剔除十三。相反,我們認為“十三”即“實生”。其實這一切都是心理問題。
關於“十八”這數字,我國自古以來就被廣泛應用,蓋十八是由“二九”所成,九、久音同,天長地久即“二九”也;十八也由“三六”組成,六、祿音近,是父子孫三代受祿也。《南史》劉穆之食前方丈,每以十八饌宴客;稱松為“十八公”;荔枝品種有“十八娘”;武藝有“十八般”;唐太宗開文學館有“十八學士”;佛門有“十八羅漢”;《易 · 繫辭上》:“十有八變而成卦”。“十八”之多,不勝枚舉。
《管子 · 法禁》提出“聖王之禁也”。其禁不多不少,也是十八項。可以稱之為“十八禁”。禁甚麼?概而言之是對權臣的監控。大致是禁假公濟私、排除異己、賣官鬻爵、結黨營私、口是心非、蒙上蔽下、沽名釣譽、謠言惑眾、私治兵器等。原文說:“擅國權以深索於民者,聖王之禁也。其身毋任於上者,聖王之禁也。”其中一禁是:“守委閑居,博分以致眾,勤身遂行,說人以貨財,濟人以買譽,其身甚靜,而使人求者,聖王之禁也。”這是說:擁有積蓄而生活安逸,廣泛施捨以籠絡百姓,忙忙碌碌遂從人願,以財貨取悅於人,以救濟博取名譽;自己穩坐不動而讓別人吶喊。這類人多的是,像金庸小說中的那個岳不群,是偽君子、真小人。是故“聖王之禁也”。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