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3月14日
第C07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衆藝館)不只是“逆光”

不只是“逆光”

澳門每年上演不少原創戲劇,這些作品主要分成舊劇重演、非文本劇場、新創劇本讀劇,以及新創劇本完整搬演四類。而在新創劇本的正式演出中,從製作模式上也可分成兩類,佔大多數的是“編導合一”,即編與導的是同一人,排練過程中,文字劇本未必預先完成。另一種是編劇寫好了劇本,再由另一人擔任導演,再製作為正式演出。

澳門的原創戲劇演出中,大多數也是編導合一的“導演劇場”,雖然未至於完全否定編劇的主導地位,但演出的焦點還是較集中在導演的個人特質上,例如許國權的“七十三家半房客”系列和早前演出的《樓住澳門人之通關24》等。澳門由編劇主導的戲劇演出當以李宇樑為代表,事實上在他移民加拿大前,他的劇本絕大多數都是由他自己執導的,直至他移民後以“離岸作家”的身份寫作劇本,才正式過渡到“編劇劇場”。

然而,在澳門劇場的現實環境中,演出製作周期短,製作成本高,如果自己不是導演,新晉編劇的新作被正式搬演的機會實在不多,而為新作而設的演出平台則更少,極不利於新編劇的曝光與成長。也許有不少劇團漸漸意識到這個情況,近年開始以不同形式與平台為觀眾介紹新編劇、新劇本。

“友人創作”以“第一稿”計劃每年安排新劇本讀劇演出,並邀請香港名編劇潘惠森作指導,去年終於讓鄒景峰的《潛在課程》完整搬演;足跡則以資深編劇高俊耀、莫兆忠夥拍新晉編劇馬慧妍的方式,連續兩年推出了《咖哩骨遊記二〇一九 · 旅行裝》和《安娜與蘇珊》兩個劇作。今年足各藝術社將楊荔棋的《逆光》從讀劇演出到正式搬演,為二○二一年本地原創劇作的序幕亮了燈,從這層意義來看,應該得到更多正面的迴響與認同,而不只是“逆光”。

(談《逆光》 · 四 · 完)

踱 迢

2021-03-14 踱 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6660.html 1 (衆藝館)不只是“逆光” /enpproperty-->